刘家人口众多,但位于较为贫穷落后的村子中,最不缺的就是地了。
当初爷爷刘大柱在孩子长大了些,就筹备着修了这间大院子。
又想着以后等他们老人走了,小辈要分家,所以院子修建成了长方形。
到时候往中间砌两面墙,就可以一分为三了。
家里除了女孩子会住在一起外,三房都像是有了自己的地盘。
除了吃饭闲聊会聚在一起,平时是泾渭分明的。
刘晓月和刘爱国回家的时候,就正好赶上大家吃完晚饭,聚在一起闲聊做手工活。
“哟,有些人不到天黑还知道回家啊?”最先发起攻势的是二伯母。
主要还是因为刘晓月往镇上跑,家里就少了个人干活,其他人就需要多干一些,总觉得自家吃了亏。
“是啊,才刚刚收心了一个月,就又开始往城里跑了,要是我娘家后生这样,可是要被打断腿的。”
三伯母紧随其后开始念叨。
“够了,我让五娃子去扯两尺布也要被你们念叨,是不把我这个当婆婆的看眼里了?”
晓月奶奶不满。
“娘,你别说弟妹们了,我看五娃子就是欠教训,村里哪个娃娃像他一样,三天两头不干活往外跑的?别人都管他叫混子,也不知道我和他爹怎么生出这么个小子。”
刘晓月的娘周小花也表达了对他的不理解。
她自问不管是在家做闺女的时候,还是出门做了媳妇,都是十里八乡夸赞的老实人勤快人。
但就是生了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让她抬不起头,都说刘晓月不叫话。
“娘,我是去……”
“别说了,快去把院子里的柴批了。”
刘晓月刚想解释,就被听得不耐烦的爷爷打断,打发去劈柴了。
傍晚,刘晓月的亲二哥刘晓华已经熟睡。
他二哥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哪怕他俩住同一屋檐下,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
刘晓华也是他父母最喜欢的那种孩子,踏实肯干,身板也很好,不需要操心。
不像刘晓月,从读完初中后坚持想去读高中开始,就不停“作妖”。
在村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