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道路两旁的庄稼,回想一路下山时,半山腰以上没看到农作物,半山腰以下,也就顺着道路的溪水两侧有些农田,里面种着高粱和稻谷,便问,“你们就种这些?”
王正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很快回答,“我们主要种黄米和大豆,少量种小米、高粱和稻米。”
他道:“今年天气暖和,我们正月就把小米种下去,二月又种了高粱和稻米,黄米要四月初再种,至于大豆,要等七八月把这些都收了,地空出来再播种。”
林子清奇怪,“没种麦子?”
在她老家,农历的三四月正是种小麦的时候。
王正:“有人种过,收成不太好,甚至还不够交赋税。”所以在他们这里,麦子几乎都是外地送来的,价格是稻米的两倍,只有富贵人家才吃得起。
林子清想,小麦对土地的要求是比其他几样作物高些,还需要施肥足,光照好,又问,“你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王正想了想,“农闲时候,妇人一般在家里织布,或是从镇上拿些布头,做点鞋面、香囊、手帕之类出售,男子则去镇上帮工,或是进山打猎,有识得草药的,采一些卖给镇上医馆。”
这农闲,一般是每年的六七月和冬腊月,但这时往往也被叫去修水渠,整整一个月,没有工钱不说,连食物都要自备。
林子清见村民屋前屋后还种了不少苎麻,便知王正所言的织布,织的其实是麻布,也赚不了什么钱,她便问,“村里有多少人读过书?”
这个问题让王正摸不着头脑,他仔细斟酌之后,才小心翼翼回,“只有镇上有学堂,每年束脩要二两银子,所以村里读过书的人不多,某有幸读过两年,犬子也是。”
林子清若有所思,没再问别的,只说自己要带着白鹿在村中走走,让王正父子先回去。
王正父子离开,有村民远远看着,在她和白鹿走近时,恭恭敬敬喊:“神使大人!”
林子清有些窘,还是一脸微笑跟他们打了招呼,走到村尾时,刚好看到张刘氏母子从山上下来。
见到她,张二虎迅速低下头去,畏畏缩缩不敢前,倒是张刘氏犹豫一下后,走过来,不安解释道,“我们浇完了菜园子,这才回来的。”
林子清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