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分工。博隆光学侧重高端光学器件的生产。
而微电子设备,侧重中低端光刻设备的生产。以后,可以把博隆光学的中低端光刻设备(资产和人员)都转移给他们。
至于高端光刻机,现在两家公司都有生产能力,暂时先这样吧。”
胡杨打算先整合两家公司的基本业务,未来,博隆光学不再生产中低端光刻设备,而是全部转移到微电子设备去,从而形成规模优势。
高端光刻机,目前的产能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芯通国际和魅力半导体都在等着设备供货,所以必须要两家公司一起满负荷生产。
不过今后,高端光刻机的产能会慢慢向博隆光学迁移,这是胡杨决定的一种趋势,谁都没办法阻挡。
“想想真不容易,当时胡总你说想要收购微电子设备的时候,我们都不太看好。不是实力的问题,是鉴于对方独特的股权结构。
没想到只用了不到半年,微电子设备就已经被我们收入囊中。现在这边的事情已经完成了,我打算明天就回京城。”
京城以后是博隆光学的重要生产研发基地,和微电子设备一起组建的联合实验室,也会放在那边。
许有年比较熟悉京城的情况,所以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呆在那里。
戴向军是公司的副总裁兼技术总监,他以后大部分的时间也会呆在京城。
魔都这边有执行总裁张潇坐镇,微电子设备有李琦,这样的人员配置可谓是兵强马壮。
许有年离开魔都之后,胡杨也准备返回深海。
这一次在魔都呆了这么久,虽然不影响公司的运作,他自己也想挪挪窝了。
目前,博隆光学和微电子设备大局已定。国产高端光刻机暂时还停留在45n制程,再想进一步,的确是需要更长的时间。
至于euv(极紫光光刻机),博隆光学还处于预研阶段。未来有无数个技术难关等着他们去跨越,想短期内追上阿斯麦,基本上没有可能。
但胡杨这段时间的付出是有巨大的回报的。
首先一点,就是解决了芯通国际和魅力半导体的光刻机供应问题。最起码在主流制程(也是当下最先进的制程)上,汇嘉系不至于被人卡脖子。
很多人瞧不起国产设备,他们的理由很多,比如技术落后,技术更新缓慢等等。
在胡杨看来,这些人往往都不是生产领域的人。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正因为有了微电子设备,有了博隆光学,现在阿斯麦的45n制程光刻机,可以随便订购,交货时间还很快。
这就是有了竞争的压力,要不然,国内企业想买先进的光刻设备是很艰难的。
还有就是,胡杨在魔都呆了这么久,终于将微电子设备和博隆光学的优势整合到了一起。
这样一来,国产高端光刻设备的发展就会大大提速,免得国内半导体产业老是在这一块被人拿捏。
北美针对微电子设备的打压,现在不说是已经彻底失败,最起码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博隆光学和微电子设备,获得了尼康物镜方面的技术,研制出自己的物镜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过程会很快,因为博隆光学囊括了国内几大顶尖的光机所,原本就有技术储备。现在只不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升级改造,最多不超过三个月,就会出成果。
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有几项受制于北美的技术,也开始进入研发阶段。有些牵扯到高端机械方面的零部件,可以从德国进口,对方本来也没有进行任何限制。
再加上尼康的供货,可以说,微电子设备和博隆光学已经完成了供应链的重构。
“吴助理,申请航线吧,咱们准备返回深海。”
胡杨坐在办公室仔细梳理了一遍有关光刻设备的问题,发觉只要能正常的发展下去,国产高端光刻设备就不会有问题。
北美的打压又怎么样?他们觉得是点了汇嘉系的死穴,其实还没有针对魅力半导体的打压,让胡杨来的难受。
还是那句话,高端光刻设备的市场很狭窄,往往投入巨资进去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收益。
有些东西不是造不出来,如果像汇嘉系这样不计成本,不怕困难,总还是有办法可想的。
汇嘉系为什么敢于真这么做?就是因为汇嘉系的半导体产业链,几乎形成了闭环。
博隆光学和微电子设备生产出来的高端光刻机,可以卖给芯通国际和魅力半导体。
如今的情况是,尽管两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一年之内的产能依然无法满足芯通国际和魅力半导体的需求。
孟如松已经打过招呼了,今年他还得从阿斯麦进口部分高端光刻机,要不然就会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
魅力半导体也同样,新建的工厂陆续都到了设备安装调试的节点,他们一样在等米下锅。
三天后,胡杨和田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