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
杨虎站在一旁,面带微笑。他心里还是有些佩服吴尊友的,亏他能想出来这么一个办法。
临时董事会会议,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李琦带着北原仓介去和之前的那个海归博士做交接,胡杨没有留下来和尤主任聊天的兴趣,随即返回了国际大厦。
下午,他把张潇单独喊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给对方谈起了微电子设备换人的事情。
“胡总,不管这个北原仓介有什么能力,他也不过是一个人。公司有公司的制度,核心机密他也拿不走。”
张潇说的也是实话,先不说保密协议什么的,北原仓介不是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核心的技术资料他也不可能直接接触。
制造工厂他倒是可以随便看,但仅凭看几眼就能搞明白所有的技术问题,那只能说是见了鬼了。
更关键是,微电子设备有李琦。
李琦虽然是魔都国资方面选派的人员,但胡杨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之前他还有点不满意对方没有看出尼康的打算,但那天的后半段,李琦一直都在不露声色的帮着搅局。
这也是尤主任左右摇摆的根本原因。
“嗯,你来之前李董给我来过电话。他说他和北原仓介做了分工。北原仓介现阶段唯一的任务就是重构供应链,研发和生产不用他操心。”
说到这里,胡阳不禁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李琦这个人挺有意思,为人强势自不用说了,从几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他已经把自己手里的权力用到了最大程度。
通过分工,实际上暂时把北原仓介排除在了核心圈子之外,而且对方还没有什么话好说。
“胡总,这是北原仓介的履历。时间有点仓促,不过这都是公开的信息,应该没什么问题。”
张潇说着话,从包里拿出来一份资料。
他接到胡杨的电话,得知巅峰资本推荐北原仓介出任微电子设备的执行总裁,就抓紧时间搜集了一下对方的情况。
胡杨接过来快速的看了一遍,感觉北原仓介的履历很漂亮。
此人担任过东芝半导体华夏区的销售副总,还担任过蔡司半导体亚洲公司的业务总监。
但没有发现此人和尼康有什么瓜葛,至于背后有没有什么隐秘,就不是这么点时间能查出来的。
“表面上没问题,难怪李董要把重构供应链的重任交给他。张总,我现在是担心巅峰资本会搞什么名堂,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和尼康的股权交易的。”
胡杨倒不是排斥合资公司,但尼康和微电子设备的业务重叠度很高,尤其是在中低端光刻机方面,竞争的尤为激烈。
要是再延伸,博隆光学和尼康也有很强的竞争性,大家合作共赢的基础并不存在。
这一点,和东芝半导体并不一样。
日美半导体之战结束以后,rb已经放弃了半导体产业链当中的大部分,东芝半导体几乎是硕果仅存的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商。
所以,东芝半导体并不介意汇嘉系的崛起,这是他们乐意看到的。在设计和制造领域,北美才是技术最强大的那个,尽管北美已经将制造业大部分外迁。
s星的股份构成就有北美的资本,台电也一样。
而尼康在半导体产业链位居上游,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能生产光刻机的企业。
虽然现在的尼康,在高端光刻机方面已经被阿斯麦甩在了身后,但他在中低端光刻设备领域,绝对是世界上的龙头老大。
所以,尼康不可能眼看着微电子设备做大,那不等于是给自己培养竞争对手吗?
“这件事有古怪,不可不防。我的意见,胡总你还是要想办法,尽快收购微电子设备,最起码要争取到一定的决策权。”
张潇不忍看着微电子设备限入绝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汇嘉系或者博隆光学出面收购它。
“这事儿再说,咱们再仔细看看。你这边还是按照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不能把希望都寄托于收购上面。”
胡杨并不急于出手,现在就急吼吼的进行收购,先不说能不能成功,花费的成本也会很高。
当然,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博隆光学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张潇见胡杨已经有了主意,他也不好再劝。胡杨这人他还是很清楚的,认定的事情百折不回,很少有人能改变他的想法。
接下来一段时间,大盘反反复复,下跌、反弹、反弹、下跌。最奇葩的就是微电子设备,大盘跌,微电子设备的股价就大跌。大盘反弹,微电子设备的股价就躺在地下装死狗。
如今的股价早已跌破了40元,截止昨日收盘价只有2980元。
胡杨还是没有离开魔都,他现在已经把汇嘉国际大厦当成了大本营。
田思纯带着儿子在金陵住了差不多一个月,还是返回了魔都。按照她的话说,胡杨在哪里,家就在那里。
胡杨自然没有意见,每天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