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上遇到不少大队的社员。
社员们忍不住一惊,“姜家的,你们老两口这又要去闺女那了?”
“还挑这么多东西?”
有人手快,揭开挑子一看,“乖乖,你们这是把家当搬去了吧?”
都是精白米,就是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
姜母笑了笑,没说话。
“这,你们搬这么多东西给闺女,儿子儿媳们就不说啥?”
有人忍不住问了。
姜母没说话,蒋秀珍接过话茬,“婶,你光看到我们给舒兰拿东西了,却没看到舒兰一回回往家里寄东西吧?”
“这要是算起来,我们这所有东西加起来,还不如舒兰寄回来的一次价值高。”
亲人不就是这样,你对我舍得,我对你更舍得。
真心盼着对方日子过得好。
这话——
也在理儿,大家顿时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反而换了一个话题。
“不过,姜家的,你们拖家带口去投奔女儿,你们女婿就不说啥?”
哪有女婿养老丈人和丈母娘的,连带着媳妇的侄子一起养的。
姜母笑呵呵,“女婿人好,愿意养我们这些吃白饭的。”
当然,老头子自己在海岛挣的药钱,也够他们三人生活费了,这就不足和外人说了。
姜母这话一说,那些社员们不明就里。
只是羡慕道,“你这女婿真好。”
瞧瞧这老两口现在穿的,靛蓝色的棉猴儿,极为体面,裤子穿的是灯芯绒,连带着去海岛许是没有天天出去干农活。
明显养得白了一些。
若说那通身的气质,说是城里面吃供应粮退休的老头老太太,那也是说得通的。
姜母心想,她女婿自然是好的。
提到姜家女婿,就不得不提江家女婿了。
有人看热闹不嫌大,忍不住问了一句蒋丽红,“丽红家的,你们家厂长女婿,什么时候接你们去城里住一段时间门啊?”
蒋丽红本来悄咪咪地站在人群里面,看热闹的。
突然被点名了,她慌了下,接着,迅速冷静下来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