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员的文化。
邹阳下意识地反驳,“不认识。”
他们从来都不认识。
仿佛,这样就能撇开关系,就不会难受了一样。
“不认识,那好了,跟我们走一趟吧,小小年纪不学好,三番两次逃票,非要给你个记性不行。”
面对列车员的抓捕,邹阳似乎认命了。
连带着被审问的时候,他也没在隐瞒。
因为赔了轧钢厂胡咏梅一大笔钱,他们父子两人就快流落街头了,后来父亲借着出公差的名义,勉强混到了一张票。
难的是邹阳。
他本来就是例外跟着过来的,属于自费。
从一开始,邹跃华也自信两人带的钱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万万没想到出了这档子赔钱的事。
这一下子就把父子两人榨干了。
后来,父子两人商量后,在同事那借钱先买票回家。
但是,怎么也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好不容易借到钱去买票的时候,钱被偷了。
而此刻,邹跃华的票也到时间了,他临时借不到钱,如果不走的话,连带着他也走不了,因为没钱。
于是,父子两人商量了一番,与其两个人都走不了,还不如邹跃华先坐车离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邹阳打钱。
不怪,邹跃华这般放心邹阳,在邹跃华眼里,儿子邹阳是天才,就是晚来两天而已。
更何况,他把自己身上仅剩的八块钱也留给他了。
足够他在招待所在住两三天,还能混口饭吃。
只是,千算万算,他们算漏了一点。
请人送钱的人不靠谱,邹跃华托人送了两次,结果对方阳奉阴违,以没找到人为缘由,把钱给贪污了。
这才难为邹阳,走到了逃票这个阶段。
听完的列车员他们也跟着懵逼了,还没见过这么倒霉的人。
“你爸爸真是来首都轧钢厂学习的?”
邹阳点头,“你们可以去轧钢厂的保卫科查出入表,我爸爸叫邹跃华,上周都还在这边出差。”
听完后。
列车员他们对视了一眼,去列车站打了个电话核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