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档玻璃柜,放着一卷卷的布料,偶尔还能见一些铁皮暖水壶。
姜舒兰细细的打量结束后,便直奔目的地,先买柴米油盐这些。
“同志,要十斤米,五斤面,半斤盐,半斤香油,两酱油,两醋。”
这话一落,供销社内安静了下来。
供销社内的售货员下意识地看向周锋。
他们不认识姜舒兰,却是认识周锋的,“周副团,你家这位是打算把一个月的细粮指标,全部嚯嚯完吗?”
就算是军人,每个月的细粮也十斤细粮,这还是包括了精白米和细白面。
就照着姜舒兰这个买法,每个月初十,怕是家里要断顿了。
姜舒兰不懂这些,听见他们一问,就下意识地看向周锋,“买得多吗?”
她是东省人,打小吃米饭长大。
所以张就要上十斤米,在姜舒兰看来,十斤也就是他们家几天的粮。
周锋,“不多。”
接着,他看向售货员,声音清冷,“你们不卖?”
这——
哪里能不卖呢?
售货员脸『色』有些不好看,低声劝道,“卖是卖,只是周同志,你娶了这么一个不会过子的,后面怕是要喝西北风了。”
她还当周同志娶了个什么好媳『妇』呢?
如今瞧着,也就是长得漂亮,实在不是个过子的人。
这话,让周锋下意识地拧眉,“供销社门市部的李副经理在吗?想问问他,在供销社是不是转行,开始『插』手来个人的私人问题了。”
他家的子怎么过,还要一个供销社售货员来『插』手了?
这话一说,一个纪大的售货员,立马把原先那个轻多嘴的售货员拽到了身后。
“周副团,姜同志是吧?你们要的米和面已经装好了,一共是十块一『毛』三,另外需要十五斤粮票,半斤油票。”
姜舒兰身上就只有钱,她数了数十一块一『毛』三递对方。
周锋把粮票和油票一起递过去。
等买完这个后。
要离开的时候,姜舒兰看了一眼先前说话的轻售票员,声音不轻不重。
“同志,每个人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