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1/3)
李辟尘笑了笑,这一次,倒是不用自己去给仙祖开解了。
“贪婪驱使着欲望,众生无不在贪婪与清明之间行走,如走铁索,小心翼翼,但凡有半点差池,就是粉身碎骨。”
“一场不死不休的厮杀,总得有一方全部倒下去为止。”
士兵点头:“三千对五万,敌人十余倍于白龙守军,故必然强攻,而吐蕃人也确实是如此做的。”
这里的唐,和李辟尘所知道的那个唐,有着极高的相似性。
“第三十折冲府下第四旅……”
都是盛极而衰,都有一个外族将领叛乱,都有一个谄媚的权臣,都有一个好大喜功的帝王。
“折冲都尉死了,他也成了鸡,所以这一次是右果毅都尉带着将士们去笑。”
诸人对于这段历史并不陌生,那当时天下最伟大的皇帝玩火自焚,伟大者终于成为了卑微者,他所塑造的伟大时代落幕,而他的帝国也分崩离析。
中年书生插嘴:“我十倍于敌,便围而歼;五倍于敌,便攻而戮;两倍于敌,便奋力死战;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兵力弱于敌人,便避免作战。”
生来可尽忠职守,死后希望能……埋骨故乡。
士兵所讲的故事,正是从唐时天下大乱开始的。
“自西陲三镇节度使从范阳起兵叛乱,天下大震,河朔诸地望风而降,境无一军一将可挡,当时天下共主听信谗言,误以为三镇节度使叛乱只是谣言,故最初不予受理……”
士兵说着,他在此时终于露出了一丝怀念与舒适,那口齿之间吐出气来,在这还略有寒冷的春日之河上,衍出道道冰冷的白霞。
……
黄沙玉宇,唐军的辉煌已经无人知道。
“粮食吃光了,就吃吐蕃人的尸体,将士们倒是没有想到,这种行为却让吐蕃人吓得不轻,直呼唐军是地狱下的恶鬼爬了上来。”
“吐蕃人突然发起猛攻,同年,车师国叛,高举反旗,楼兰、鄯善、乌孙、焉耆、匈奴地……尽数与中原切裂。”
白衣女子插了一句:“朝堂上那些腌臜事才是天下大乱的源头,你说那些战士不管,但战士们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起源于中央。”
事实上,连那个书生也差不多感觉到了。
“于是,吐蕃人放弃了围城,用一种绝大的凶残性与猛烈气开始狂攻。”
上登朱陵府,下入哀生门。
“随后就轰的一声。”
“腰腹上,插着一支重箭,我是一个好兵。”
士兵说到这里,看向半老汉子:
士兵道:“吐蕃的刀,吐蕃的脸,陌生的气息,滚滚的烟尘,黯淡的天日,让人感到窒息的,刺鼻的……”
士兵看他:“唐军又何尝不是舍了性命去守?胜负不在于后世你我的评价,而在于当时攻守双方的意志。”
但仔细想想,历史上哪一个王朝没出现过这种景色呢?
几个人的注意力都被牵引,仙祖忽然发现,那个半老汉子只会叨叨,而这个士兵看起来沉默寡言,但是讲故事比那半老汉子还有一套。
书生道:“五倍于守军,几百年前的安西大战我也知道大概的过程,西域都护府几乎全面失守……吐蕃人是用蚁附的战术,是拼了命要打下那些城来啊。”
什么,为什么要从几百年前来说?
“唐人皆未退,独独天子为何退了?”
士兵在开口,诉说着几百年前的故事,这艘船上也没有人质疑他,询问他,问他为什么是从几百年前开始讲。
几百年前,在半老汉子口中那个名为唐的朝代,已经化为历史的尘埃无人知道,几百年的岁月能够让天地都换了容颜,青天开眼又闭上,人间便是两个百年转过。
“城头的巨弩愤怒的扬起了脑袋,巨响与齐射,猛火油被铁戟扫下,无数的火药与弓弩之箭带着或明,或黯的火与烟,划出凶猛威烈的轨迹,就像是白虹贯日,就像是流星坠海!”
当年天皇发起的云原之乱,天庭暴动,他杀人皇氏败地皇氏,又有太上杀者下界助阵,紧跟着拿到了世间十大苦之一的七情六欲,只觉得无人能敌……
“城池前,尸骨成丘,黄沙被风吹起,把血染的淡了一些,夜晚的最后一次攻城结束,天与地之间,尽是如山般起伏的嶙峋火光。”
士兵的目光扫过所有人。
“其他人都在笑,折冲都尉还在哭,一群人乐,一个人泣,然后大家都不开腔了,这时候省点力气对付吐蕃人吧,不然回头,大家都成了死鸡。”
李辟尘忽是唱道:
想要当真正神话中的那位“人皇”,这种野心和他的实力并不匹配。
“曾经的同袍刀剑相向,并肩作战过的将军宛如地狱厉鬼,这天下不是效忠于某个人,但某个人以为天下都应该向他效忠。”
“但总有一些人野心甚大,所以他们谋划反叛,而最后,也确实给他们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