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罗天会进行自我的“升级”,这一次的,太初天尊口中的“归溯之刻”,就是罗天在进行合一,试图变得更加庞大。
显而易见。
太宁天尊:“您终究是太累了吗?”
“既然三先天有此计较,为何太极天尊要先证无极?”
“于是他在那个时间点进行突破,如果成功了那自然很好,如果失败了,那么还有一次机会。”
这是信息量的差别,如果把罗天比作一个处理器,那么天尊就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信息团,随着处理器的不断升级,信息团也在不断壮大,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不断有新的,且更加巨大的信息团加入进来。
“我者即众生,众生即山海,山海皆顽石,故众生皆为道,我道即真道。”
有止之境,如一个巨大的天地牢笼,虽然广袤浩瀚,但是边界恒定。
“万象,没有长存者,生灭止动……连罗天、空无、化外,都是如此……”
“罗天经历了四百大衍,已经走到了存在的极限,即将达到‘有止之止’,阴阳的分化要从头开始,这是我们从大环跳出去的最好时机。”
有止之止,即连此边界在内,一切万象都恒定,而世间的生灭守恒是一定的,所以有止之止只能存在一瞬,随后就会引发这片天地牢笼的自我崩溃。
太初天尊给予回应,那轮黑日隆隆转动:
天尊们壮大的速度,超过了罗天,也就是真实世界的承载力,虽然岁月光阴依旧能够束缚诸位天尊,但是罗天本身已经承受不住了。
太初讲的很直白,并没有半点遮掩的意思,三先天各有计较,只是计较不同,而且时有冲突罢了。
太初天尊道:“愚钝者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天是天;智慧者见山是道,见海是理,见天是无穷之意;而至高至圣者呢?”
天尊们的离开,不因该让众生去承受结果,太宁天尊或许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驻世天尊的存在,驻世天尊为万灵之长,与世间荣辱与共,生死同行。
“各位天尊要在这个时间点,见证自己从证天尊以来的一切计较,以及我们的道果,这时候印证道果,亦是最好的时机。”
“有止的归溯,是为了以后继续的延伸,无止境的膨胀,最后只会自取灭亡,这一点上,天尊们虽然有无穷的智慧,但却依旧还比不得那混混沌沌的罗天意志。”
“天尊继续存在于罗天,就会引发更加可怕的状况,虽然重重罗天难以计算,但是与诸天尊的无量量光明相比,还是要少了一些。”
“无极与跳脱是矛盾的,无极者,太极之前身也,复证无极,是从无至有,有复归无的过程,所以罗天是太极天尊的重要支撑,罗天越是强大,他证无极的可能便越是高。”
太初天尊的声音落下,巨大的黑日逐渐膨胀,蔓延到亿万万诸天尘沙海。
“此为有止,是有止之止,或称【道缺】!众生行有所止,方可绵绵。”
“这一次,是我对世间众生最后的善意。”
太宁天尊沉默了一会,便再向前询问。
“我还有一疑,请太初为我解惑。”
“石之境界,比起天尊,还要更高更高。”
而合一之前,必有分坍。
“世间有止之止,难道就没有无止之止?”
“在这个时刻,罗天本身的约束,达到了一个最脆弱的状态,纵然有仙神二祖的力量,也不过是勉强维持。”
因为这对于整个世间来说,是“大恶”。
那条伟大,浩瀚的巨大神河,划破天尊的眼眸,从磅礴的东海之上行过。紧随其后,分裂与诞开,巨大的黑日在其中最深处显化,于众生的心中种下不安的种子。
“罗天从起源石莲中诞生,石头,就是道,不论我们是先天的精气神明,还是后天的血肉之身,都比不上路边的一块石头。”
太初天尊:“是的,我累了,太累太累了,岁月光阴的大环实在过于沉重,它们束缚着我的形骸,甚至已经超过了四百个大衍。”
太初天尊道:“太极天尊从没有亏过。”
既然驻世,那自当为万灵负责。
太宁天尊如此说着。
简明扼要的说,便是负载了。
太初天尊:“那是智慧者中的佼佼者,还不能称为至高至生之人,这类众生,他们见山是我,见海是我,见天亦是我。”
“他需要的是罗天的完整性。”
太宁天尊点头,对于太初(元始)来说,这确实是他能够做到的最后善意了,但这和自己的理念相悖,故为护佑天道不灭,故为护佑万灵长存,自己身为驻世之尊,虽然知道太初天尊的行为是“善”,但却依旧不能让他这么做。
这是必输的结局。
正是因为这一点,当万灵灭尽,驻世天尊也会陷入巨大切漫长的衰弱之中。
诸天尊在此时没有了动静,他们早已知道此时此刻的情况,并且亦有很多人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