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诸人立身在天时,李辟尘则早已从云霄之上下去,此时化作一道雷光,由天遁地,那目光灼灼,此时向着一处方位而去。
有一位仙人踏天而至,此时一袖荡开云海千里,身周大雾如群龙,只见他挥退数位强者,张开嘴口,此时云雾滔滔,却被他头颅一晃,俱是全都吞了下去!
这道雷与寻常的雷霆不同,那声音清脆且急促,而又浩大刚猛,这一瞬间,传入所有修行之人的耳中去!
一道粗大的银色雷霆划过天穹,而就在此时,那沧海间中,有零零散散的光华闪耀,他们是仙,是神,是妖,是魔,或许修行的道路不同,但有一点,此时驾驭云雾升起的,都是明晓天时之气的人。
云在涌动,仿若有什么将要来了。
他哈哈大笑,施吞天噬云之法,而那周遭有人认出他来,顿时大惊:“你……你是白衡山真传甘始!”
便是在七十二福地之中,白衡山道人所行之法,也是异类。
白衡山人习练之道玄妙无比,来去无踪,不知不觉,如天地根本源气一般,不得寻觅,又有旁人难以企及窥视之妙法,可谓九玄当中,最古怪的宗门。
此地是沧海群山境。
所谓风能听音,那太华山上有块九窍风声石,就是能听众生之音,而这种法门加持于耳,便是“顺风耳”。
不过这也仅仅是猜测,八卦之法乃攻伐之道,并非万能之术,这在沧海间中寻觅宝珠,其实也和大海捞针没有什么差别。
此地是沧海间。
“惊蛰珠在此!”
四妖身上气息不弱,俱都立在妖仙的境界,对应人仙之境,而他们四人交谈,并没有注意到山峦这一侧的李辟尘,只顾着自己言语,而那身躯是离着李辟尘越来越远,从另一道水路离去。
那妖仙在言语,全然不晓得自己的话已经被人听得清楚,李辟尘收了卦法,心中思量,回忆二十四天时之气的名称,喃喃自语。
“【……剑仙的珠子应当是对应‘雨水’的珠子,那么如果这个消息无错,我们应当是循着二十四天时之气的规律而寻……剩下的珠子,可能就在这些对应时气之处……”】
“哪里需要这么麻烦!尔等都退下吧!”
这场景惊骇,那脖颈晃晃,化了有天地之高,那头颅转转,化了有大日之巨!
此乃大海,而海若无垠,则壮丽无边,只看万千昆仑之峰矗立海中,直贯云霄,那大雨滂沱,云涛化水,不知天是海,亦或海是天。
这,正是二十四定海珠中的“惊蛰珠”!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五指张开,李辟尘目光注视,此时,一枚色泽深蓝,且……近乎于黑的珠子静静躺在手掌中央,而那珠子当中,显化一道璀璨银光,如火如灯。
李辟尘手掌当中显化坎卦,此时那光华幽幽而亮,照亮下方沧海之水,是试图以此来寻找那些定海珠。
所谓惊蛰,乃是平地春雷,雷声回荡于地,并非在天。
李辟尘觉得自己的猜测或许正确了,此时身子一动,直接化作一道流光转入天穹。
人魔挥出的浩大刀影就如同破碎的纸张,此时甘始嘴巴一开一合,那缓缓一闭,再看那开天的刀影,早已被他吃了!
“诶,平白污人清白不好,我可是正正经经的仙人。”
它们似乎在惧怕什么。
见这情景,不说周遭众人瞪圆了眼睛,便是那人魔也是呆愣当场,好半晌才一声怒言,那双目之中满是骇然,只觉得眼前这人比魔还像是魔头,只道:“你这厮哪里是什么仙家,你他娘是吞天大魔的传人吧!”
平地一声雷!
李辟尘双耳微动,见四妖离开,那手中卦象一变,化作巽卦。
二十四天时之气,第三……乃是惊蛰。
这一口下去,能吞云噬海,便是那嘴口张合,轻轻一咬,就是十万仙兵入肚!
李辟尘行至之前雷霆砸落之地,正是一座高山之壁,此时目光一扫,那手掌按下,化方圆数丈穿山而出,而又于瞬间收回,待此时,那手掌当中已有一股圆润之意……
“是惊蛰珠!”
李辟尘笑了起来,此时听得那当中一妖言语,接着之前的话讲:
二人寻找,踏着波涛而行,那大雨瓢泼,致使两人都戴上了斗笠,那祝凝心的斗笠是法兵,而李辟尘的,只是寻常凡间的物件,是桂父赠与的。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在李辟尘施展坎卦寻觅的同时,祝凝心同样在帮助寻找,她手中那颗定海珠乃从云雨之中得来,可谓奇怪,而二十四颗定海珠之间,则是没有什么额外感应的。
而入天之上,只是为了观看那雷霆落于何处,李辟尘心中思量,若是自己所猜无错,那惊蛰珠根本就不在云海当中,而是随着那雷霆,落到了地上!
而就在光阴此时,那一声道喝,一声大笑,滔滔而至,回荡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