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子弟读书上多有吃亏,若能有一个好先生在族学中教导,对他们才更为有利。
不过合适的先生,一时半会儿寻不到,也不见得愿意住到襄陵县或是南望村,需得慢慢找。
裴司却是有些担忧,“是否会得罪人?”
裴君不以为意:“若连这点小事都扛不住,我何必还留在官场中?你只管努力读书考得功名,旁的事情,有我这个阿兄担着。”
裴司闻言,坚定地应道:“我定会尽力。”
裴君在战场上,有闲暇时间也是读兵书,很久没有沉下心读过经史子集,后面的路程,便与裴司随便聊聊,当是彼此学习。
待到马车进入襄陵县城,先送裴
司回到他家所在的外街,随后便赶至外祖刘家。
刘家还是住在原来的宅子,裴君在马车中,掀开车帘,看着熟悉的街巷,听着街口与多年前相差无几的叫卖声,思绪渐渐飘远……
她和裴司在县里求学时,外祖父常让她过来,每次都要外祖母和舅母做许多菜,还生怕她手中没钱,想要给她钱花。
这里每一家吃食店,她都在外祖家吃过,就是父亲去世,外祖一家对她和裴婵也依旧很好。
但裴君许多时候宁愿回南望村,不只是因为自尊,还有外祖母偶尔看向她时愧疚难过的眼神……
“将军,到了。”
裴君缓缓收回视线,起身走下马车。
今日四个侍卫随行,两个侍卫骑马,两个侍卫赶车。
到达刘家后,一个护卫上前去敲门,其他护卫看马的看马,搬东西的自主搬东西。
刘家的门打开,一个老仆人疑惑地看着面前人高马大的护卫,再看向其他人时眼中有几分忐忑,“你们是……”
裴君走上前,道:“徐伯,您可还认得出我?”
七年的时间能改变一个人许多,可裴君脸上依旧有少年时的模样,老仆只迟疑一瞬便认出裴君,立即敞开门,声音颤抖地喊她:“郎君,是您回来了吗?”
裴君顺手扶了他一下,笑问:“徐伯,祖父祖母可在家中?”
“在、在,都在。”徐伯连忙请她进去,激动道,“今日大娘子和姑爷一家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