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边境。
姜鸾和东宫属臣商量。
淳于闲叹着气说,“只能东宫出人。叫他们七个玄铁骑出身的老兵带路,东宫禁卫出人押运。”
“东宫出一百人会不会太多了?”文镜提出疑虑,“万一碰着需要殿下打出仪仗出行的大事,人数凑不齐,走在街上难看。”
“不只是难看的问题。”崔滢想得更多,“仪仗齐整牵扯到皇家脸面,会被御史弹劾,诘问东宫禁卫去哪里了?我们无法解释。”
“而且知晓内情的人越多,越容易泄露消息。”淳于闲摇头。
崔滢和淳于闲两人低声商量了许久,回来说,“从东宫禁卫里精挑细选,挑拣嘴巴紧、性子稳的,抽调出五十人。再多就不行了。”
始终不言不语的卢四郎忽然抬起头,望着崔滢。
“瞧着我做什么?” 崔滢纳闷地说。
卢四郎迟疑着看了眼姜鸾,姜鸾点点头,示意他开口说话。卢四郎这才提出自己的想法,“崔氏在城外蓄有私兵,可以调用。”
崔滢噗地喷了茶。
“咳咳咳……”她咳嗽着指着卢四郎,“你小子行,等下别走。你给我等着。”
京城世家大族,家家蓄养私兵,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事实,但私铸甲兵是大罪,平日里绝对不会有人放在台面上说。
但姜鸾确实被卢四郎一句话提醒了。
她的指尖一圈圈地卷着发丝,眼睛瞄向崔滢,“崔舍人,说说看?”
崔滢放下茶盏,起身长跪谢罪。
“不敢隐瞒殿下,家中……家中确实蓄养了少许私兵。”她赶紧担保,“都在城外郊处,无召绝不会入城!”
姜鸾才不管她家的兵在城里还是城外,只要好用就行。
“一百个人,嘴巴紧,不会泄露消息的那种,你家能不能出?需不需要先知会你父亲?”
崔滢咬着牙应下。“能!不必!一百个人,臣现在就能做主应下!”
姜鸾满意了。
“辛苦各位。回去各自把人手挑选挑选,名单呈上来。现在我们有了粮草车队,又有了人,准备动作预备得差不多了。下面只看朝廷一纸撤兵令送去前线,到底能撤回来多少兵,再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