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上来说,他并不希望大明继续对外扩张,他更希望大明能用几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时间专注于对西域等地的消化。
“父皇,好像一直都人嫌弃那些异族女婢,觉得操使她们实在是有辱身份。”
“焱儿,其实你更倾向于出兵吧。”
“父皇,其实儿臣有时候觉得,也许大明该打的仗都被父皇打完了,现在大明的国土辽阔远胜历朝历代,即便是不算殖民地,单就是本土,北至冰海极北之地,西到西域里海海滨,亿万百姓安居乐业,说实话,有时候,儿臣也寻思着将来,做个守成之君就行了,可是心里头……”
儿子的话差点没让朱明忠哈哈大笑起来。
父皇的教诲让朱和嘉点头说道。
这些年,军正司通过各个渠道,早就把奥斯曼的情况给摸了个清楚,一直以来,看似强大的土耳其腹地实际上是兵力极为空虚,甚至绝大多数地方根本就是没有军队驻守,这也是朱明忠没有反对他们从高加索进军的原因——他们所面对的敌军不过只有区区几万分散在整个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军队,只要打个时间差,完全可以在土耳其人反应过来之前,获得丰富的战果。
“所以,他希望大明能够出兵占领巴格达省,他也会派出部分部队南下,待两军会师后,通过海路取道巴格达省补充物资。”
“只要不影响冬季的进攻就行,也就是从后方运些军火过去而已,粮食什么的都是就地征集的,毕竟那里是土耳其人的老家,只要利用好了,肯定能解决二十万人吃的问题,至于军火有几千辆马车,应该就能保证前线的需要了。”
“父皇,苏莱曼一世在几个月前就因为痛风去世了,宦官们选择了他的长子侯赛因继位为沙阿。”
看着儿子,朱明忠反问道,
“从高加索向土耳其方向进攻,原本就是为了打土耳其人一个措手不及,这些年,土耳其人的防御重点一直在欧洲,他们还做着进攻欧洲的梦,所以在他们的老家安纳托利亚是极为空虚的,他那边的进展顺利,也是这个原因,久拖不利,一旦给了土耳其人喘气的功夫,到时候局势恐怕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顺利了。”
笑了笑,朱和嘉说道。
当杀进安纳托利亚的罗马军团给予奥斯曼人沉重打击的时候,在巴尔干地区同样也掀起了大范围的起义,曾经看似强大非常的奥斯曼帝国似乎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困境之中的时候。
“……基本上,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后勤问题,毕竟所有的物资都需要从巴库运到前线,尽管他们在巴统要塞设立了弹药厂,但是像硝石、硫磺、铅条等物资,还是需要从巴库运输,在老九的信里,他说在锡瓦斯他打掉了所有的火箭弹,消耗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弹药,而高加索的大山到了冬天许多山路就会被大雪封闭,所以,他必须要在大雪封山前,把最后一批物资运到锡瓦斯,可即便是如此,也只能补充一半的物资,而这也意味着在明年春天之前,他都不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只对被动的防御。”
“所以呢?”
“父皇所言甚是,儿臣受教了。”
扩张也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迫不得已的选择,尽管并不愿意承认,但总归是需要面对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虚荣心,就像朱明忠自己一样,把法老的方尖碑运到大明,安放在陵园内,不就是为了提醒世人他的功劳吗?——即便是极西之地,也被他用特殊的方式征服了。现在朱和嘉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念头,根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面对父皇的问题,朱和嘉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后苦笑道。
“就是对外扩张,不过,为什么要把注意力放到巴格达呢?那里可都是沙漠,往西边看看,咱们在那里不还有一个邻居嘛……”
丢出这句话后,朱明忠看着儿子,语气认真地说道。
“他的信里肯定有什么地方让你为难吧。”
看着似有所思的朱和嘉,朱明忠反问道。
“确实如此,目前在巴格达省的土耳其人兵力应该不少于8万人,这也是波斯人没有趁他们十几年兵败维也纳时进攻巴格达的原因。”
对于儿子的这番话,朱明忠点了点头,看着他说道。
在朱和嘉介绍着罗马的情况时,朱明忠只是静静的听着,最近两年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书房里凭着回忆书写自己学过的知识,所以朝政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朱和嘉主持。但是眼下的这个问题,却不是朱和嘉所能决定的,这毕竟牵涉到了战争。
“父皇,波斯北部多山,到时候后勤情况可能不会比现在强多少。”
“所以,现在和将来,对于大明来说的就是进一步加大鼓励移民的措施,不要去谈什么移民会导致内地人口不足,这些年大明人口增长的速度你还没有看到吗?人口增长超过世人的想象,为什么?”
“如果借道波斯呢?”
“纳妾不仅仅是富人的权力,普通人也是如此,但凡是男人,多收个斗总会寻思着能不能纳个妾,其实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