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电报线路也是大明所需要的。陛下,臣恳请陛下同意修建这一电报线路,如此一来,将来无论欧洲发生任何风吹草动,都将无法瞒过大明,只需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得知欧洲所发生的任何事件!”
只不过这场鸦片战争是大明挑动的,在某种程度上,英国似乎才是“受害者”,不过,哎,就当是还债吧……
现在大明的官员们当然不会为了向天下百姓以及各藩属国显示天朝泱泱气度,而做亏本生意,他们提出的这个理由看起来是如此的合情合理。
政治啊……
周昌的回答似乎非常公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方无论如何都可能达成协议,即便是达成了,可能赔款只有几百万两,到时候,驻英公使就会变成笑话。
其实,这一切,对于朱明忠而方并不重要,他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词——鸦片!
对于英国的事件,内阁更多的是愤怒,而不是欢喜,在内阁上下看来,在未经朝廷许可的情况下,公使和舰队的擅自行动,所打击的是朝廷的言,如果从今往后,任由军方自行行动的话,那么内阁将会彻底失去对军方的约束。
十九、英国赔偿大明商民损失及军费白银共1200万两。”
这笔钱如果由内阁出,必定需要讨论一番,可是如果借着战争赔款一并要求英国负担,那自然就没有任何问题。
尽管在内心深处,朱明忠同样渴望巨额的战争赔款,但是理智告诉他,现在大明所需要的不是巨额的赔款,所需要是进一步分裂英国,制造出两个英国的事实,而不是削弱那一方。
主动为内阁开脱的同时,朱明忠又说道。
“确实可以这么说,陛下。”
“这么说来这件事确实是怪英国了?”
为了保护侨民,西洋舰队对英国发起了进攻!
不,他们是为了让这场胜利变成一个笑话。
众人眼见陛下接连发话自然也不好再坚持下去。在众臣行揖听旨,又就其它的一些问题进行一番讨论之后,在离开宫殿时,走在花园之中,朱明忠的神情不时的变化着,他的双眼偶尔的会投向远处,眉头时而紧锁着。
“看样子这个电报必须要往国外修啊。”
相比于高卢鸡那群废物,英国在未来造成的威胁却是现实的,一个分裂的英国,可以确保英国在统一之前,不可能成为威胁到大明在欧洲的利益,这正是朱明忠不愿意过份削弱伦敦的原因。
确实,修建电报线路符合大明的利益,有了通往欧洲的电报线路,从此之后,世界就在大明的左右之中,而内阁之所以要求修建电报线路,更多的是因为另一个原因——英国的问题暴露出了内阁对于驻外力量的掌握的薄弱,前方的将领、公使只要愿意,随时都有可能寻找理由发动一场战争,而促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自主权”,这种自主权是因为他们距离本土太远,无法按照本土的意志行动。
舰队和外交官不受内阁控制,擅自挑动战事,侵略一个国家,如此行径到底是值得嘉奖还是应该加以训斥?
面对众臣们的恭维,朱明忠笑着说道:
周昌微微欠身接着又进言道:
习惯了就好!
“陛下圣明。”
“电报肯定是要修的,毕竟,这次事件告诉我们,在海外我们的侨民可能会面对各种伤害,如果驻外公使不能果断作出选择,也许我们的侨民利益就会受到伤害,所以,保持与外界的迅速联系,是保护大明在海外的侨民,保障帝国贸易的通畅,以及维持大明利益的所必然,不但应该修到欧洲,包括北美殖民地在内的各地,也应该修通电报。”
出列附和的是兵部尚书于树杰,他是去年荣升的兵部尚书,或许海军的行动五军都督府并不知道,但是五军都督府仍然决定加以支持,而作为兵部尚书他,是军方在朝中的代表,当然要维持军方的利益。于是他跟着就进言道。
面对方以智的请求,朱明忠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他的眉头又一次皱紧了。
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朝野争执不下的时候,朱明忠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支持驻英公使和西洋舰队的战争行为,并且授意内阁制定相应的停战条件。换句话话来说,战争的合法性得到了确认。
“陛下,以上条款就是我们制定的结果,敬请陛下圣裁。”
对于财政收入只有300余万的英国而言,支付1200万两的赔款,是绝不可能的,谈判不仅会破裂,而且战争也会持续下去。
“也许,在这件事上自己确实做的有些过了。”
当消息传来的时候,发生在英国的冲突,就在朝廷内外引起了争论,战争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性质?
然而听于树杰这么一说,朱明忠却微微蹙了下眉,有些话,看破但不能说破,于树杰说的这些话,显然不太合适。
这种不自信到不是说对于未来的不自信。而是对于某些事情的不自信,比如发生在英国的事情。如果深究起来,本就是那些人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