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通过一些事物,改变他们对他的看法,或许对于许多人来说,他曾在雨林中像土人一样“茹毛饮血”,可是他骨子里仍然是明人。
“热气球上天之后,基本上就是听天由命,主要还是要看风,短途可以,长途嘛,恐怕还不太可行。”
真是一语道破天机,身为皇太子的朱和嘉又岂不知道,名与利对于人们的诱惑,五万两银子……真的不少啊!
下热气球时,作为皇太子的朱和嘉自然毫不吝啬的对张万铭的爱国之举加以称赞,当他提到这个大型热气球很快就会被送到前线时,几乎所有人都随之欢呼起来,他们相信,在热气球的轰炸下,很快,靖南就会被轰个稀巴烂……
最多三千两。
作为飞天协会最大金主的张万铭,当然知道热气球的不足,不过对他来说这并不碍事,毕竟他所需要就是扮演投资人的角色,然后借这个角色于中都扬名,从而迅速融入中都的上层圈子。至于经济上的回报,不过只是顺便罢了。
当人们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之后,很多事情都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此时此刻,在清河书院的气球场中——其实,这里是清河书院的球场,每年,这里都会举行多场盛大的体育比赛,足球、橄榄球、棒球等各种各样的运动从清河书院创办以来,被不断的“发明”出来,并且随着清河书院毕业的学生传播到各地,各个书院也仿照清河建立起自己的球场、球队。甚至早在数年前就出现了书院联赛,每年有上千人投入球场,数十万观众全国各地的书院体育场观看比赛。
“如果军队需要的话,在下愿意把这个气球捐给军方。”
跟随进来的张万铭颇为得意的介绍道,作为这个大型热气球的资助者,他希望凭借这个热气球建立自己在中都的名声。
对于这个邀请,朱和嘉觉得没有必要推辞,而且他本人对此也是充满兴致,受父皇的影响,每一个皇家子女都对科学和技术充满了兴趣,而且乐意资助科学研究。
在现在的大名资助科学研究可以说是一种风潮,但凡是勋贵富人,他们都会表现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并不仅仅是因为爱好,更多的是因为实际上的回报。过去之所以很少有人资助研究热气球,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这不过只是一个玩具。但是现在,在他看来,如果能够,进行充分研究的话,也许热气球可以派上更多的用场,可以让他收获名声的同时,获得丰厚的利润。
“啊,那将是整个协会莫大的荣幸了。”
不过,相比于那些人,作为军人的朱和嘉,尽管看到了这个飞艇的不足,但同样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它的用途,它可以装更多的炸弹,更多的炸弹意味着可以杀伤更多的敌人。
“殿下,它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的热气球,能装两千斤东西。”
这是第一次,人们抬头仰望天空,并且向天空进军。他们满怀热情地仰视着天空,并且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着热气球的各种各样的用处。
总有一些投资只需要通过长期的投入才能够得到回报的。放长线钓大鱼嘛。
当然他们制造热气球的很多部件都是从大名进明的。而在他们之外的欧洲。即便是最喜爱科技的君王,对于热气球也没有什么兴趣,毕竟现在的欧洲无法同后世相比,他们被贫困和混乱所笼罩着。
从父皇的那里,朱和嘉得到许多外人永远学不到的知识,也正是那些知识,让他在许多方面有着超出常人的见识。
“不过,现在那种轻气的价格太过昂贵,不适合气球使用。但是呢在下已经决定由协会设立五万两的资金,征集任何飞天设备,并不局限于气球,我想在名利的驱使下,会有很多人投入这一研究中,也许再过几年轻气就可以变得更廉价,到时候,热气球很有可能变成气球……有了名与利的推行,我想这一切完全不成问题的。”
而兴乾二十二年四月的热气球在军事应用——轰炸,更是直接颠覆了所有人对热气球的认知,毕竟,过去许多人都认为热气球是“大而无用的废物”——风大了不能飞,风小了飞不走,看似能够控制航向,可实际上也是听天由命,如此种种,热气球在大多数时候,于人们眼中,也就是满足一下人们的好奇心,满足人们的登高的念头。
将来一个轻气球的值多少钱?暂且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了这五万两作为推动,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于包括气球在内的一切“飞天”设施的研究之中。
对朱和嘉来说,今天的活动是政治任务,而对张万铭来说,这是他接触上层,张扬名声的大好机会,双方对彼此的立场理应心知肚明。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热气球要等到百年后,才被法国造纸商孟格菲兄弟发明。不过在随后的百年间,受限于技术以及氢气球、飞艇以及飞机的先后发明,热气球的发展速度一直极为缓慢,二战以后高新技术使球皮材料以及燃料得到普及热气球成为不受地点约束、操作简单方便的公众体育项目。
也许眼下得不到什么经济上的回报,但是将来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