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9章 围城(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哎,这乱子啊……可都是人做的!”

    “爷们祖上是随太祖皇帝建州起兵的,敢说爷们是奸细,找死!”

    “什么?就那群货?人家明朝会用他们?还王爷呢?我呸,就是一群猪一样的东西,你也不瞧瞧明朝的王爷都是什么人物,不说那些封诸夏、教化民的朱家王爷,就是李定国,这个异姓王,那也是军功赫赫……”

    “瞧您说的。安王爷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还有礼王爷,咱大清国的王爷怎么了?怎么就比不上明朝?”

    “总不能就这样一个劲儿的弹压吧。这总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得想个办法解决了才是。”

    看着那些乱哄哄的人们,他那里自言自语道。

    多年来,他就相信那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要做好了准备,一家老少总能活下来。就像现在,他的家里不但存了上千斤煤,而且还放了几百斤粮食。一边是朝廷发的粮食只够吃八成饱,他也就是让一家人吃个半饱而已,已经年过50的他知道,现在还没到最艰难的时候,等到最后不定就是那几口粮食救了一家老少的性命。

    人群吵吵着,那边巡城兵丁不时吆喝着大家伙排好队,可也就是一喊罢了,起不了什么用处。人群依然是吵吵嚷嚷的。

    而在围城一个半月后,许多百姓为了升火做饭,不得不拆毁家中门窗、桌柜,甚至于厢房的房梁等物,也被折了下来,尽管战火还没有燃烧到城内,但是城内却已经了一副疮痍满目的模样了。

    至于什么祖上……砍脑袋的时候,谁他么会问你祖上,你又不是爱新觉罗家的。

    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抱怨着的时候,脚下倒也没有停,不住的随着众人往前挤,排队的人群不时吵嚷着,说一千道一万,这个时候,煤是最重要的,这粮食朝廷还发着粮,省着点吃,勉强还能吃个七八成饱。可是煤却不一样,煤都是煤栈里的,没有了煤,就没办法把饭做熟,一家老少不定就得饿肚子。

    很快,他就到了城内的煤栈,和往常一样,煤栈前排着长龙,家家户户都有人排队等着买煤。当然这些人家里像他一样,把煤买回去存起来的人并没有多少。绝大多数人对于将来并没有什么打算。

    “排好队,排好队……”

    虽说他是靖南知府,可是平常这城中的军民对他也谈不上敬畏,毕竟旗人归步兵衙门统管,至于他这个知府,大多数时候,也就是聋子的耳朵,不过是个摆设罢了,毕竟现在大清国除了旗人,就没有什么百姓。现在大家只顾争抢着买煤,自然更顾不上他了。

    “得了,得了,一个个的都别吵吵了,你们没瞧着那边有巡城的兵丁嘛,小心一刀砍了你。”

    骑在马上的靳辅看见福计煤栈附近的吵嚷,已经无法挤到前面的他,只能骑马在人群的后边看着。自从围城之后,他每天都会骑着马在城里头这样逛着。

    不就是因为像他们这样说三道四,诽议朝廷嘛!

    粮食,靖南的粮仓里有很多,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粮食都能供应得上。现在家家户户每月都可以按人头领到粮食,麦子、玉米,虽说不多,但勉强也能填饱肚子,他们还在自家的院子里、路边种上了土豆、南瓜等物,等到采收时,也就不愁吃了。相比于食物,百姓家里的的柴火却很有限,尽管在战前运进上万吨煤以及大量的树木,但相比于城中众多的人口,柴火仍然显得极为紧张。

    当时间进入三月,当冰雪开始消融的时候。作为孤城、死城的靖南已经完全变了一副模样——城中的树木都是已经被伐尽了,就连许多房屋也被拆毁了,房梁、门窗都被当成木柴用于升火作饭。

    “什么价儿?见天涨的价儿,我说,主子们可真够可以的,这城给围了,他们一天一个涨,见天一个价儿,他们也不寻思着,万一要是明军攻了进来,再多的银子,到最后不还是便宜人家?”

    张得功刚一排上队,那边就有人给他行礼,显得分外的客气。这个就是旗人的礼数罢了。虚假的礼数。

    “我说,今个的煤是什么价啊?”

    那五的语气里尽是讽刺,众所周知,靖南城中的煤栈都是王爷、贝勒等主子们的生意,煤矿当然也是他们生意,不过现如今,这城外的煤矿已经被明军给占了,主子们只剩下城内的煤栈。按道理来说,现在靖南被围,主子们应该把煤拿出来与奴才们和舟共济才是,可这些主子们非但不这么做,反倒哄抬煤价。不过即便是如此,大家也是敢怒为敢言,毕竟,大家都害怕被当成奸细砍了脑袋。

    从正月的大雪纷飞,再到冰雪开始消融。

    不过这也就是局限于一些穷苦人家。大多数人家仍然还能够买得起煤球。而且城里也能买得到煤球。

    “什么东西,他们要是敢过来,爷们一个嘴巴抽死他……”

    “比得上?比得上,那和人家拼啊。”

    谁都知道,长期围困肯定会导致人心浮动,军心不稳,发生殴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基本上不会发生不堪收拾的局面。现在城内的兵民,那怕就是怀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