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哄笑声音中,于树杰示意参谋继续往下读。
“于指挥使树杰麾下。将军孤军深入哈密,守城一十五天,麾下将士之骁勇实是超出世人之想象,哈密血战更是惊天地而泣鬼神,今日,我大清十万大军已经齐聚哈密,不日即将发起全面之进攻,将军麾下将士虽是骁勇,然后战事持续,势必将有数万骁勇男儿葬身沙场……”
说话的是李仁玉是军右军正,与左军正不同,他是负责情报,在这个时候,他自然站在军正司的角度上看待问题。
听着信中的内容,于树杰非但没有感觉到压力,心情反倒越发的轻松起来。他这么一笑,周围的人立即纷纷笑了起来,第十六镇总兵韩武听着总兵的话时,更是哈哈大笑道。
“没人在意王化行怎么来的!”
我们将在南国、在新夏、在美洲建立一个个新的鱼米之乡,那里是我们汉人的应许之地。
“因为,毕竟从瓜州到哈密,还有千多里地哪。这一段铁路,没有一年的时间,是修不成的,所以总需要提前一些。”
“我要的就是他恼羞成怒!”
回过神来的于树杰诧异道。
“将军,这……不太合适吧。”
听着这个名字时,即便是于树杰的脸色也是微微一变。王化行是清军名将,在五军都督府中,有关王化行的报告足足有半尺厚,无非都是提及他是多么的骁勇善战。
对于王化行是不是名将,于树杰根本就不担心,甚至他内心深处还希望对与对方一战,毕竟,击败敌军名将对任何人而言都充满着诱惑。
韩武看到了信上的内容。
想到这,于树杰的心头不由一震,那双眼睛中充满着对西域的渴望,当然,还有对军功的渴望,身为帝国勋贵隆平侯的他,同样渴望再次获得晋升,当然在内心深处,他还有一个私心,希望能够以军功荫一个次子,这是帝国勋贵的特权之一,尽管所得到的并不是世袭的爵位,但至少可以让他的小儿子不至于流落异地。
“战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西征也从来都没有结束,所谓的结束,不过只是外人之言……”
“哦?清军的信使。”
“长官,布哈拉汗国的国都在去年就已经被清军占领,而且汗王阿布都拉·阿齐兹亦死于国都,现在布哈拉汗国境内只有不成气候的抵抗,所以王化行从布哈拉回到盛京,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十八年,一代人的时间,许多事情都在发生着改变。
“看来军正司的情报还是不足,不是说,现在王化行正在进攻布哈拉汗国吗?怎么现在到了这里,咱们也没有接到任何情报?”
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哈密。
“是王化行!”
当大明上下在“走向海洋、开拓海外”的声音中,在世界各地想要成就一番新时代的伟业时。大明并没有放松对陆地的渴望,毕竟,无论如何走向在大海,都无法改变大明骨子里仍然是个大陆国家,陆地的传统使得在大明不会忘记陆地,尤其是在陆地还存在着敌人的情况下。
冷笑着,于树杰转身到桌边提笔写下几个字,然后塞进信封说道。
于树杰冷笑道。
从兴乾元年起,几乎每一天,几乎所有的声音都在如此告诉国人,在海外拥有广阔的天地,相比于的内陆贫瘠,海外的土地更为肥沃。
“是,将军。”
单就这次行动来说,于树杰的奇袭无疑是成功的,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夺取了哈密——毕竟,战事已经结束了十一年,而且又有星星峡的阻拦,谁都没有想到,明军会突然越过大漠杀进哈密。
于树杰看着韩武反问道。
随后于树杰又一一下达了命令,部署着各部的防御,作为沙场老将的于树杰知道,这一仗的关键不在于他能否击败清军,而在于他能否守住哈密,只要守住哈密,就立下了大功。
“这王化行也算是当世名将了,他以为这么一封信,就能让我把哈密拱手相让,也实在太小看我大明官军了!”
“三天,也就让他们教训深刻了!”
随后于树杰又笑道。
“把信给建奴信使送过去。”
战争,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爆发,就在大明上下,都以为西域永远不可能爆发战争的时候。西域却突然爆发的战争,大明西路军终于突破了难关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胜利。
“是的,将军。”
满清闻讯后随即调集沿边各部约五万人马由图海率领试图夺回哈密城,但是在其赶到哈密卫时,为时已晚——夺取哈密城,于树杰立即命令部队于哈密城外修建野战工事、要塞,尽管只是简易的野战工事,但仍然让清军碰的满头是血,一时无计可施的图海只得龟缩兵力,修建工事与哈密隔城相望。
走向大海!
又一次,于树杰想到了出发前李定国的言语。这次进攻,甚至都没有告知内阁,是由陛下直接部署的——三年前进行的部署,伺机进攻,用最小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