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5章 利益至上(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在这个声音并不是主流,毕竟,相比于用战争换取日本开国,然后对其输出商品,印度已经敞开的市场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而且朝中的大臣们,也无意去为商人开疆拓土。

    受父皇的影响,朱和域对齐泰、黄子澄等人从来没有丝毫好感,在他看来,正是因为他们图谋个人名声、权柄,才导致了靖难。

    “这正是父皇所担心的!”

    “土木堡之前,大臣受勋臣制约,皇权尚能平衡,而到熹宗时,皇帝却只能依靠阉人与大臣争权夺利,而阉党者良莠不齐,不堪为用,到孝烈皇帝即位后,忌惮阉党权势过大,于是召起东林党的残余,打倒魏忠贤,并对阉党人员一网打尽。东林党重新当权后,但东林党又威胁皇权,于是又开始打压东林党,譬如温体仁等投机分子走向前台,但最终孝烈皇帝怀疑温体仁结党,也将内阁首辅温体仁驱逐出了朝廷。你记得陛下提及烈皇旧事时是怎么说的吗?”

    大哥的反问让朱和域点头说道。

    随后他的话峰一转,指着港湾中的一艘移民船说道。

    “就像旧时党争,个个皆君子,看似为国计,可实则各怀鬼胎,东林君子如此,小人亦是,阉党小人如此,君子亦是如此,无论君子小人,他们的眼中只有权力,至于所谓百姓……不过只是他们争权夺利的借口罢了。”

    但是父皇最担心的是什么?

    “所以,父皇才希望尽可能的多的往海外移民,当年南洋诸夏初封时,南洋汉人不过区区数十万,而现在却有多达七百万之众,其中的60都是过去十年移民过去的,现在诸夏各国,汉人越来越多,土人不断教化,可即便是如此,仍然不够,还是应该尽量的移民。”

    “甲申天变,天下诸藩,上不能卫社稷江山,下不能抵御外夷,若非是如此,我大明又怎么可能几近亡国?”

    “所以,我才希望的你尽量建造更多的移民船,飞剪船,蒸汽船,人口不仅是未来晋国发展的根本,同样也可以帮助大明减轻危机,毕竟,能否把国内剩余的人口迁往海外,直接关系到大明的将来!”

    回头看着弟弟,朱和嘉说道。

    “确实不高啊,如果不是因为天下十几年承平,再加上有廉价的南洋米,米价现在每石只需半两银子,比过去跌了足足一半,估计,那些百姓又要负担房租,又要吃饭,恐怕日子过去的只会更艰难啊!”

    朱和域用的语气中带着些许嘲讽,

    “到底是大臣蛊惑,还是势之必然?成祖之后,百年间历代皇帝无不以削藩为已任,假名种种行削藩之实,到最后,宗藩变成了什么?”

    “封建即是为了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保险,同样也是为了拱卫中央,他日无论是朝中有奸臣,意图窃居国权,亦或是有异族入侵,或是百姓起事,诸夏既可起兵拱卫中央……”

    摇着头,朱和域凝视着远方说道,

    凝视着大海,朱和域突然开口说道。

    “古往今来,即便是所谓之贤臣,亦受名利所累,更何况大多数凡夫俗子,他们总会借口种种,图谋个人名利,当年齐泰、黄子澄等人不顾祖宗成法,一味削藩,以至于逼死宗亲,如此种种,看似为国,实则不过只是为了个人之名,其想为朝廷砥柱,便以削藩起事非,试图借削藩成就个人之名……”

    念叨着这个词,朱和嘉反问道。

    摇头苦笑着,朱和嘉又说道。

    大多数工厂的工资并不高,即便是这几年民风趋奢的情况下,普通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除非是那些技术工人,否则普通工人也就只是糊口罢了。

    削藩!

    当这个看似简单的名词,从朱和域的口中道出时,朱和嘉沉默着,他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只是静静的看着远方。

    “父皇担心的是,百年后,会有朝臣借口对诸夏不利,毕竟百年后,诸夏亦有可能是人口亿万的大国。”

    与任何时代不同,大明的勋贵们并没有把资金用于土地,当然这既是因为国法的限制,同样也是因为土地的收益不多,相比于土地,工商业可以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甚至有勋贵投资纱厂,一年获得数十万的例子,一年所得便相当于过去累世所得,正是在投资工商业的高额回报下,他们才会纷纷投资工商业,即便是外行,也会购买企业的股票。而不是把金钱凝固在土地之中。

    向着大海看去,朱和嘉似嘲似讽地说道。

    “记得父皇说过,他害怕的从来都不是什么乱臣贼子,因为乱臣贼子,可时随时诛之,他最害怕的是忠臣!”

    “尽管现在,看似臣权受制于君权,勋臣可为君权的助力,但是几十年后,百年之后,依然会有大臣借口种种打击勋贵,而勋贵若不能自重,必定为其所打击,至于削藩……”

    “臣权的扩张,归根结底,还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就是打击异已,制造矛盾,一点点的剔除异已,最终导致皇帝无人可用,便是到孝烈皇帝那会,尽管看似天子独断,但无论是打击阉党亦或是东林,或者温体仁,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