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0章 皇家的基本盘(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这违背了最起码的政治认知。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却又是最基本的政治认真——巩固统治基础。

    这恰恰是皇家与勋贵最大的共通之处,也正因如此,他们才是天然的盟友。勋贵的利益早就捆绑在国家的身上,完全依附于皇权。明智的君主应该想办法确保勋贵后代的培养育才,而不是将其视为皇权的威胁,加以打压。而且他们还是平衡大臣的筹码,因为他们随时可取而代之。

    “父皇,大臣本就不是帝友,民、臣、贵三者之中,只有勋贵才是皇家之友。”

    对于儿子如此教导之后,朱明忠把鱼钓上的时候,似乎是对儿子,又像是对自己说道。

    “双驾马车,缺一不可,作为皇帝,不要试图用谁去取代谁,也不要用谁去打击谁,而是要告诉他们,他们都是皇家的左膀右臂,但左是官右勋,分出轻重就行了,保持平衡,永远不要偏听偏信,尤其是不要相信,他们说的‘为民如何’的话语,因为,除了皇家之外,无论是文官,亦或是勋贵,他们压根就不在意百姓,只是以百姓为由,去为自己争取利益,当他们以百姓为名的时候,皇帝就必须要加以警惕。”

    至于大臣……他们来自于民众,替皇家统治百姓。按照阶级论而言,当民为官时,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往往会背叛自己的阶级——百姓。对旧阶级的背叛,让他们得到了权力、地位,屁股决定了脑袋。如果背叛可以得到更高的地位、更多的权力,这些本质上的背叛者中的想当一部分,会选择背叛。

    “身为皇帝,必须要爱百姓,但是这种爱,应该是慈父式的爱,而不是一味的溺爱,那样的话,毁掉的会是整个家……”

    面对父皇的问题,朱和圻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盯着鱼浮看了一会,然后才认真地说道。

    儿子的回答,让朱明忠的唇角一扬,反问道。

    回头看了眼儿子,朱明忠语重心常地说道。

    一次次的起义,尽管有着天灾人祸、贪官污吏等诸多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百姓对于皇家有忠诚是有限的,在绝大多数时候,于百姓的心中,皇家只是交皇粮、纳苛捐的对象。

    “圻儿,将来你就国之后,亦要治国领民,这些事情必须牢记于心,贵、臣、民,三者之中,民心是可以收买,但必须要由皇帝去收买。大臣往往皆有其才,可为驱使,但绝不能让其施国恩于民,笼络民心。至于勋贵难免亦良莠不齐,要注重养才,万万不能让其沦为世代食禄的废物,需要让他们知道,勋贵不过只是称号而已,想在显赫门楣,还要靠自身的才学,为君者要不吝惜于给他们这个机会。”

    就像半个月后,那场不可不谓之盛大的典礼上,超过一百三十六名平民百姓被授予了“太平绅士”的头衔,而且是由皇帝本人亲自的授予,每一个被授予的百姓,无不是感激涕零,无论是面君,亦或是授衔,都足以让他们为之炫耀一生,让他们一辈子都心甘情愿的作为皇家的忠臣。

    民与官,与皇家,从来都不是同一阶层的,尽管官看似是“统治阶层”。

    “父皇,国家面对外敌存亡时,大臣投敌,有负君恩,国家安定时,大臣贪腐,亦是有负君恩,皇儿以为,古往今来,但凡是皇家都于大臣说着这‘君恩’,无非就是希望其能够‘以死报君恩’……”

    这个观点正确吗?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名誉的背后永远是利益……

    看了父皇一眼,朱和圻说道。

    对儿子的观点表示赞同时,朱明忠又反问道。

    因为皇帝,也是生而尊贵!

    作为统治者的朱明忠,很清楚自己的立场在什么地方,同样也很清楚,没有制约的文官会干出什么。当然,也很清楚勋贵们会干什么。

    所谓的“皇家之友”,不过只是戏谑之言,只是为了笼络人心的言语罢了。

    父皇的反问让朱和圻思索片刻,然后语气坚定地说道。

    尽管儿子的回答,让朱明忠感觉颇为满意,但是他的回答还是没有涉及到关键的核心——皇帝同样也是文官的对立面!

    都不是!

    然后,为了达到这一切,英国人放弃了全部,印度、非洲……他们把大舰队送进船厂拆除,变成了建材,把武器扔进熔炉,变成了玩具。不过只是短短几年,曾经显赫一时的大英帝国,就走向了没路。

    顺民会变成暴民,义民会变成贼寇。

    “父皇,千里来当官,只为吃喝穿,或许说的是事实,那些大臣受命于皇家,于朝中为官,自然要给其俸禄,但是这样的话,外人可以说,官员可以一笑了之,父皇可以用于教导皇儿,但话却绝不能予外人说。”

    “确实不是一句空话,他们以为投降,就可以换来新主的青睐吗?当然不可能,王朝的兴替,就是新勋贵代替旧勋贵的过程,官员换个主子可以继续为官,但是勋贵不行!所以,朕才会在皇家学校中,让他们去记住那些人投降后的下场,臣可降,君不可降,勋亦不可降!”

    “但绝不能给他们专权的机会!无论是文官也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