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2章 轮船(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河书院之前,大明只有学派,而没有学会。兴乾后随着天下书院大兴,书院内的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在校外、校内组织了一些团体。最早的是兴乾元年在清河书院成立的清河体育会。从次年起,又有学生在京师、南京等地的书院又纷纷按省籍组织同乡会,如湖广同乡会、山西同乡会、浙江同乡会等,除互助、交流学习经验、组织活动外,还出版会刊。

    指着船尾后多出来的两螺距的螺旋桨,它看起来与阿基米德螺旋泵差不多,不过只有两螺距。李义笑着解释道。

    李义的动作让众人一愣,而朱和域看着那个模型,眼前顿时就是一亮,他甚至主动走向前去,眼睛盯着那个没有明轮的模型。

    “……古希腊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为了解决尼罗河水灌溉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圆筒状的螺旋扬水器。在旋转轴上安上多个叶片,每个叶片都有一定的迎角产生升力,转轴一旋转,就把水送出去了。这种螺旋扬水器能用来输水,根据牛顿博士提出的反作用力原理,能运水的东西也能推着船走,这种螺旋扬水器的尺寸较小,所能够在水下的连续推进,不需要明轮那样在水面上进进出出,其效率自然会提高很多……”

    类似于旧时士子们拿出各自的文章、诗词请人点评、指点迷津的方式,被应用于发明创造之中,在学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拿出他的设想,与众人探讨,往往总能获得一些收获。

    而在兴乾十七年的大明,尽管那种把工业化大量生产的模式应用于“发明”本身。在工业实验室中“发明”像一件工业制品,可以被拆分为各个环节,放在“流水线”上由各个领域专家分别钻研,最终被组装成有效的专利的“产研”结合的体制还没有建成。但另一种“群智”模式却改变了发明家本人的单打独斗。

    “在两侧,还是需要在水线下的钻孔,毕竟,传动轴还是要横穿船身,一边是水流的冲击,一边是自身的震动,就是密封的再严实,最后传动孔肯定也会变型,也会渗水……”

    在李义的讲解中,朱和域和其它人一样,同样听的极为认真。轮船有它方便的地方,但确实有它的不足。

    “侧在舷侧,自然要承受水流的冲击,船身的密封难度会更大,可如果放到船尾呢?就像这样……”

    “从所周知,自从兴乾六年蒸改良了蒸汽机之后,蒸汽机就得到大规模应用。从织布到火车,第二年就从陆地来到了水上,于是轮船就发明了。”

    尽管现在还没有铁壳船,但是因为木材供应的原因,海军已经尝试用钢铁制造船肋,以取代旧时的木肋,用木材建造的军舰,最难获取的是肋骨等关键部位所需要的木料,军舰的龙骨线性都是弯曲的,无法直接用直木进行加工,必须挑选型线相近的天生曲木。这种木料不仅价格高昂,而且量少,甚至经常出现有价无木的现象,直接影响到海军的造船。与这些木料相比较而言,钢铁就显得廉价了许多,而且钢铁的可塑性强,可以任意锻造成形。所以海军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尝试用铁肋,而且试验非常成功,在过去的几年中,新建的军舰往往都采用铁肋。

    也许可以考虑一下铁壳!以钢铁作为铠甲,可以加强战舰的防御能力。

    “这也是轮船的使用一直受到限制的原因,尤其是海上航行中,尽管现在已经出现了海轮,但是因为海上风浪大,所以海轮在海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只有近海航线才会使用明轮……”

    难道,这就是父亲口中提过的“螺旋桨”?

    南京国子监机械学会,只是国子监众多学会中的一个,尽管只是其中之一,可是因为有校外企业以及毕业会员的资助,在国子监内他也拥有一栋属于学会的三层会馆。

    朱和域一边点头,一边寻思着是不是可地考虑投资这个发明,在那个人讲解着他的发明时,就有人在一旁提供意见,几乎每一个提供建议的人,都是从自己擅长的某个方面,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个人似乎也有不少收获。

    “这是……”

    而这也无形之中,彻底覆复了科学创新在东方的发展步骤,欧洲从珍妮机为的工业革命,直到爱迪生之前,欧洲的科学创新往往都是个人成果——一个个发明家改变了历史。但个人的力量总归是有限的,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往往因为精力有限,只停留在精力阶段。

    学会。

    置身于机械学会的大厅中,朱和域看着发言人在那里展示着他们的发明,有些发明偶尔也会让他眼前一亮。即便是年青,他也能意识到有些发明确实很有“前途”。

    显然,李义的这个构思吸引了众人的注意,没有人打断他,在众人的注视中,李义又拿出了另一个模型。

    不过对于这一结论,民间自然无从得知,尽管他们也在千方百计的降低蒸汽机耗煤量。

    当然,学会中的人们并没有因为李义的讲解,而放过他,反倒是根据各自的专长,提出了螺旋桨用作船舶推进可能面对的问题,如在蒸汽机在船上应用时的振动问题,在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