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9章 蒸汽(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有关蒸汽船的设想,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甚至在蒸汽机应该于铁路上之手,就有人讨论着蒸汽机应用于船舶的可能性。这当然是可行的,只不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只需要这一个理解就足够了。

    不过,朱铭坤仍然有些奇怪的问道。

    花了一万多两银子,就造了这么一艘船。最让他心痛的是,这艘船只能带千多石货。

    5000元!

    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建造一艘35寻长的双桅纵帆船,不包括火炮的话,也就是1000元左右,如果是在台湾或者南洋用普通木材建造的,可能只需600元(两)左右,长江航行的多桨船价格也与其相仿。

    够了!

    朱铭坤的心里尽是疑惑,不过即便是不明白对方的来意,他也亲自见了这个年轻人。

    徐子越看着朱铭坤说道。

    兴乾八年正月十五刚过,成千上万的南京百姓就聚集到了长江岸边,聚集在下关码头,他们大都在那里交头结耳的谈论着,谈论着蒸汽船。在过去的几天中,报纸上关于蒸汽船的报道极为密集,几乎每一家报纸都会有大量的篇幅去报道这个新闻。

    在人们交头结耳的讨论着的时候,作为这艘“千里船”号的船东,朱明坤的神情显得自豪非常,不时的对身边的人说道。

    在蒸汽机的轰鸣下,“千里船号”轮船的轮浆划着着江面,缓缓的顺江而下,行驶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

    蒸汽机、锅炉都是其次,问题是怎么把这个蒸汽机的动能应用到轮船上,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车船就给了人们灵感。车船是用古代用人力驱动运转的明轮船,也称为车轮船。车船是在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设计的,桨用手力,而车船使用脚力,车船有双轮,用人力“蹈之”,使船前进。

    “启航!”

    “你看,那船上有我黄埔船局的局旗……”

    “黄埔船局有一半的生意是在长江,而在长江中航行往往依赖多浆船,多浆船需要大量的浆手,如果能改用蒸汽机,必定可以降低江河航行的成本,而且有蒸汽机更可以让船在江河上日行千里。”

    没有迟疑,朱明坤思索片刻,然后看着徐子越反问道。

    “实在不行,就搁在镇江作拖船,总能回过来本吧……”

    其实在投入这3000元时,朱明坤自己也知道,他上了贼船——上去容易,下去难。甚至就连这3000元,也不过只是开始,最终在第四次追回了1800元的投资后,蒸汽船的建造才列入计划,而这个时候,他已经投资了超过一万元。

    建造大明第一艘蒸汽船,那将会青史留名的。

    “徐学士,可以启航了。”

    “蜈蚣船造的人划,人的力气有用尽的时候,这船用的是蒸汽机,只要有煤有水,就能日夜兼程的航行,肯定能够日行千里……”

    应该不会有什么为难的吧!

    聚集在长江岸边的人们,看到江上驶来的那艘无帆的快船时,纷纷指着那艘船大声喊叫道。

    从事船运的朱铭坤自然知道火车,甚至他还把火车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他有一半船是在长江里跑着的多浆船!

    但也不能这么说,至少这一次,天下都知道蒸汽船是黄埔船局造的,甚至朱明坤都有一种想法,如果这艘蒸汽船成功的话,他会把黄埔船局改名为“黄埔轮船局”,因为这蒸汽船就是轮船。

    而在设计蒸汽船的动力系统时,徐子越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车轮舸的车轮,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兴乾七年,刚进初夏,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城外朱家的大门前一株老树无抽着嫩叶,树下的大黑狗趴在那里吐着舌头,生客走它面前过,都懒得抬头看一眼。

    “千里船”号在没有扬帆的情况下以每小时20里的航速驶入南京城区,而两岸的群众无不为这个科学奇迹欢呼不已。

    “其实,这次在下来拜见朱老爷,确实是有事相求!”

    其实在长江中,除了多浆船外也能见到“车轮舸”,那些船与多桨船一同,在大明的江河中航行,只不过与多浆船适应性较强不同,它不能在浅水航行,而且不能入海,只能大江大湖中使用。

    这徐子越是南京国子监的学生,按道理来说,现在他应该在南京读书才是啊。

    这一天,上海县临河路的一座门市前,车马盈门,宾客络绎,来者有上海县地方官员,有本地的豪绅富商,当然也少不了报社记者。

    这是一场发明竞赛,所有人都希望抢在其它人之前发明蒸汽船。而现在,徐子越相信,自己已经赢得了这场竞赛。

    毕竟,大明第一艘蒸汽船是他黄埔船局的!

    “这应该算是特殊贡献了吧……”

    “因为在下是上海人啊!”

    随着一声令下,锅炉内的引火物被点燃了,在木柴燃烧的同时,铲煤的水手开始往锅炉里铲着煤炭,船身中央铁质的烟囱开始吐出黑烟,很快锅炉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