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8章 家人(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总会升涌起一阵从未曾有过的骄傲。

    先是鞠躬请罪,郑聪随后又说道。

    陛下这么一说,郑聪连忙请罪。

    只是,现在即便是年岁最大的皇太子,也不过只有八岁。无论是开府也好,备藩也罢,总归都是很遥远的事情。

    那是我华夏人发现的夏之土,正像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一样“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那里将是另一片“夏之土”,华夏文明将会在那里得到传承。没有任何疑问了。

    雪纷纷洒洒的下着。

    “既然让你去,就肯定信得过你,不要说什么不堪重任,新夏那里将来是诸王的封地,你过去给你的表弟们打个前站,这也是你当兄长应该做的,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

    “你看这是什么?”

    可现在“新夏”却猛的一下出现在她们的视线中,那里四季如春,不冷不热,沃野千里,而且没有蚊虫、瘴气等恶疾,那里简直就是一片鱼米之乡啊!

    正像他从来没有追究过八大皇商被灭族后,其亿万两家业的去处一样,很多时候,有些事情并不需要深究。

    “陛下,陛下,臣,臣无能,实在是不,不堪重任啊……”

    兴乾皇帝定下的规矩,没有人敢去违背,而朱明忠自然会以身作则,不封爵并不意味着没有其它的办法。“勋士”就是其中之一,尽管“非军功勋士”的封田没有免税特权,虽说只是一代人的“士位”,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然是光宗耀祖的好事,让人羡慕的。

    不过,郑家与晋王毕竟还是有所不同,当年如果没有国姓北伐,大明能否中兴都是未知数,而且当今国母也是郑家出身,李家是臣,而郑家则是亲戚,现在郑聪就是站在亲戚的立场上去说这件事。

    “臣死罪!”

    当然,南洋那里的气候不太好,蚊虫多、多瘴气,若是没有选择的话,她们更愿意选择南洋,指不定等到铁路修通的时候,十几天的时间,那些孩子们就能从南洋乘火车抵达中都。

    “陛下,地点不同,在桂、秦、周等南洋诸夏,他们去的地方,生活着千百万土人,他们带兵过去,可以讨伐土人,将其教化为夏,而反观新夏,当地土人数量极少,且肤色、相貌全不同于我汉人,将来诸皇子就国后,就国的地方,必定也是人烟稀少,以臣看来,那新夏势必如北美一般,只有少数土人,应该尽量以移民为主,所以,朝廷应该早做打算……”

    “这‘新夏’移民确实应该展开,不过,至于封国嘛,暂时不需要着急,毕竟,他们都还年幼,至于将来封国如何,朕自有考虑!不过,既然你已经决定出来帮朕分忧了,朕又岂能让你心冷,怎么样,到新夏先出任总督如何?”

    “陛下,臣以为,就亲王备藩,用四年的时间移民、修建王城,实在是太过苍促,以臣之见,既然现在新夏已经发现,陛下不若在地图上划出若干区别,然后再每区各建一城,作为未来诸皇子的就国之地……”

    勋士、封田、海外封地与海外的珍奇异兽一起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议资,人们口中谈论得最多的话题,永远都是“新夏”是如何的沃野千里,对于土地以及财富的渴望,永远在诱惑着所有人。

    当娘的心思,朱明忠当然能够理解,最近一段时间,先是在报纸上,有人鼓吹朝廷应该尽快向新夏移民,已经确保那里不为“西洋人”占据,甚至还担心南洋诸夏与朝廷争地。然后又是朝中的大臣纷纷上折子,希望能够推行移民计划,甚至已经拿出了方案——将原定移民东北的陕西移民中的50,移民到新夏。按他们的这个计划,十年内“新夏”的移民将会突破一百五十万人。在那里将会出现几十个齐备的郡县。

    况且,他们现在大都将多余资金投资于工商实业,对于大明而言这是有利的。

    “闽王,你应该知道,南洋诸国就国时,除了国兵之外,朝廷可是没有给他们任何帮助。”

    朱明忠的面上带着笑,郑聪是他聪明人,他知道闽郑在大明的影响力,所以在继承王位后,便终日作乐,流连于青楼之中,当然,郑家的家业足够他挥霍,按几年前申报的家业看来,郑家单在南京的房产,就值银不下六千万两,每年仅只是房租都收入数百万两。那些地方都是当年北伐后抄没的,现在都成了郑家的产业,对此,朱明忠并没有追究。

    夏之土!

    就在这些当娘的在那里每每看着地图,想到儿子们要到那些地方就国的时候。“新夏”却突然闯入了他们的视线之中,这又如何不让她们心动。

    “蒸汽机能装到船上?”

    郑聪惊讶的看着陛下,反问道。

    “嗯……”

    尤其是当一本《新夏发现记》经书坊印刷后,于各刊载之后,立即畅销天下。这是第一次,大明上下,几乎所有人都在那里谈论着一个自话题——“新夏”,从市井小民到朝中士大夫,从田间农夫到市间商贩,从书院士子再到那些鼓动着“文武合体”的士人,似乎都难逃“新夏”的诱惑。

    没想到自己就这么被坑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