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铁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4章 神医授术(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虽说马信和其它郑军将领的眼里,满清的锁江防线不过是黔驴技穷的表演而已。当年的孙皓就玩过这把戏,可谨慎总是无错。

    “以后包扎伤口用的棉布,必须要在水里煮沸,待消毒后,再对伤口加以包扎!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伤口感染,还有,这棉布太过密实,若是有可能的话,就用那种带着麻眼的棉布,要让伤口适当的透气,才更容易愈合……”

    宽达数里的江面上,波涛滚滚,千余艘大小船只密密麻麻的占满了江面,其中大者不乏装数十门炮的三桅福船,伴随主力的有运载补给的沙船,侦察、驱逐用的排桨快船,还有身形低小却在两头架分别架设一门大口径火炮的“龙熕船”等。

    就待马信在心底又一次计划着三日后,如何攻克那条“滚江龙”时,就有人来报告斥候队发现一个来历不明的人,下面的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请他定夺。

    朱明忠一边缝合,一边毫无保留的其它医官讲解着缝合伤口的要领,如何系线等等,众人皆是一副受教的模样,在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人会向他一样,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独门密技”传授于人,其它医官又岂不会心生感激之情。一个个的无不是显得极为恭敬。

    大明永历十三年六月。

    “既然此人心怀我大明,此番出征北伐,王爷有令,我等需要善待难民,此等义民前来投奔,莫要冷了义民之心。再则,过几日我军就要攻打胡虏的‘滚江龙’,届时,大军死伤总上难免,军中多一个医官,总能多救下几个儿郎,嗯……就留他于军中做个医官吧!”

    对清军的那点不过只是舢板的水师,马信自然看不上眼,可不习水师的东虏真正的防线,并不是江中的水师,而在其锁江之要!

    借着舱顶油灯那昏暗的光亮,站在摇曳的船舱中朱明忠正在为伤者缝合着伤口,为了节省医务箱内数量不多的缝合线,他并没有使用那些缝合线,而是使用了古书上记载的桑皮线。尽管古书内有关外科缝合的记载很多,但用者却很少。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因为缝合线没有进行消毒,缝合反倒可能导致伤口更容易发炎,从而倒置伤口缝合虽然缕见医书,但却鲜少有人使用。

    实际上,纵是如此,那也是难得的恩许了,要知道,一般的江湖郎中那里需要左提督过问,若非是其穿着古怪,而且又有一手好医术,又岂会传到马信这里?

    待缝合好伤口,朱明忠冲着一旁的帮手吩咐一句,而后又解释道。

    浩浩荡荡的船队,借助东南季风,舰队扬帆溯江而上,沿途炮击两岸清军的江防阵地,声如霹雳。面对这骇人的架势,平日在长江上耀武扬威的满清江防水师,尚未被打沉江底的船只悉数逃到了瓜洲的“滚江龙”防线后面,不敢再打沿江阻击的主意。

    闻言马信十分不解,来历不明就问啊,不说就大刑伺候,这种小事如果也统统要来问他,那他还不被这等琐事烦死。

    “这针,要用弯针,直针缝补衣裳可以,缝合伤口却多少不便,弯针才能方便的缝合伤口……”

    来报告的军官说,那个不明来历的人自称叫做朱明忠,询问他的时候一口咬定自己是个江湖郎中,多年来随师父四处云游,至于出身、经历统统都不知,只说自己是被师父于嘉定尸堆中拾得,至于其它一概不知,而发现朱明忠的探子报告说,从此人言语之间看得出他心怀大明朝,据观察他也不像是鞑虏的奸细,而且听闻大军进入长江后,便立即剪掉了辫子,前来投军的路上为派出的探子捕得。

    “一个来历不明的人?”

    “最后用烈酒再擦一遍伤口!”

    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江湖郎中,在马信眼中,一个小小的郎中自然是不值一见的,不过只是三言两语之间,便把这江湖郎中的位子给定下了。

    “……无论是桑皮线,或者丝线,当然头发也可以用来缝合伤口,比如血管缝合,就可以用头发,因为头发可以被血管吸收,但是必须要做好消毒,也就是需要在烈酒内浸泡……”

    在从江南岸的镇江到江北岸的瓜洲十里江面上,满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巨木和船只修筑了一道跨江长坝。坝面宽达三丈,顶上覆土,可以跑马。坝顶还设有木栅栏,可以从栅栏后面向江上射击。每隔不多远就有炮位,木坝的下游还以直径一尺的铁索横过长江,用来阻挡海船。与此配套的还有数座浮动在江面上的营盘,准备随时增援薄弱环节。在江心的潭家洲上还驻有两千士兵及大炮十余门。

    这个时代的医生是否能理解什么是消毒什么是灭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们必须要这么做,就像现在于旁边的瓷碗内烈酒中就泡着一缕缕桑皮线。

    “据那探子说,此人医术极为了得,尤其是一手伤创医术,其以针线缝之伤口,军中医官至多也就是曾闻其名,不知如何施用,所以,卑职不敢作主,特来请示提督大人!”

    时近傍晚,朝阳染红了西方的天际,亦映红了滔滔江面,

    命运总是如此的奇妙,就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前,朱明忠还在南方聚居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