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这一条唯一的晋升通道改变家庭和自己的命运。
最终他也成功地汲取着村里学校并不算好的教育资源,努力考上了县城里的重点学校。
但他基础不好,没读过什么中外名著没有优美词藻,外语听力基础差,口音严重……
在高中前两年的时候,他拼了命地去弥补差距,成绩不断往上基本能稳定在还算不错的分数,不出意外的话他可以上个较好的一本。
这段前十六年的记忆对于徐有涵来说虽然辛苦,但至少带着希望。
因此在顾之桑接触到它的这一块记忆碎片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也是比较平静稳定的。
命运的转折点在徐有涵高二下学期。
他父亲在工地施工时,不小心被建筑材料压断了腿,情况比较严重,需要截肢。
送去医院后工地赔了他们家十五万块钱。
对于领着微薄的残疾人补助金的徐母、以及一辈子老实巴交的徐父来说,十五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们也不敢‘贪得无厌’,怕惹得有钱有势的房地产老板不快,找他们的麻烦,就接受了这笔钱。
谁成想没过多久徐父的伤处感染,据医生所说是徐父本身免疫力就低,又引起了种种炎症、并发症。
总之最后徐父情况不断恶化,严重到影响生命安危。
工地赔偿的那些钱就像流水一样不到一个月便花没了,走投无路的徐母这才和徐有涵说了这件事。
本该专心冲刺高三和高考的徐有涵又无奈又焦急,只能办理走读。
他再去找了工地老板,希望对方能帮助救治父亲。
可因为徐父徐母法律意识薄弱,当时就这么接受了赔偿,现在那工地老板不愿意再给他们钱了,非说他们是碰瓷,还找人把前来要债的徐有涵揍了一顿。
无可奈何之下徐有涵只能白天上课,下午出校去打工,放弃晚自习的时间去赚点医药费。
最终徐父还是死在了他高三那年,他和徐母大受打击,也因这一年耽搁了太多时间、耗费了太多精力,徐有涵高考失利。
父亲临终前死死攥着他的手,让他不要不切实际,去学什么金融、管理等等不实用的东西,那些不是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