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军勉强能抓住良机,还有机会扩张。
有朝一日,秦国在大乾平叛穆翼,穆恒等人前崛起,大乾伐秦,就要掂量掂量自身实力了。
得到季玄陵赞赏,徐闻达越发高兴,滔滔不绝说:“秦军占领柳林城,占领隆州,疆域与荆襄接壤。此时,赵拓派援军前来,分明挑衅王上的威严,秦军南征明正而言顺。
反观孙铭所处的江南,与秦国相距甚远,讨伐孙铭,必然借道荆襄,南征行军很容易让赵拓控制路径,令南征的军队陷入危机中。”
“爱卿说的没错!”季玄陵附和。
“另外,王上是否考虑过,不管讨伐董昶勤王,还是九黎山会盟,征讨西凉三部,赵拓全没有参与,而今,为何在攻打孙铭后,突然派军驰援袁赐?”徐闻达询问。
季玄陵笑了笑,道:“与孙铭作战,赵拓所控的精锐,取得空前大捷,此时,他有点目中无人了。”
“王上英明!”徐闻达笑着说:“骄兵必败!”
说起来,赵拓龟缩多年,若快速解决孙铭,彻底占据南方七州,秦军南征,面临不少压力。
可惜,赵拓没有这么做。
徐闻达滔滔不绝,阐述自己所想。
诸多提议得到季玄陵支持,然而,边上聆听的贾问道,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冷不丁打断徐闻达的话语,说:“王上,闻达,相较孙铭,赵拓在荆襄地区经营多难,兵强马壮,钱粮充足。当前,秦军对荆襄之地,一知半解,冒然南征,必遇诸多问题。
何况,据某所知,赵拓兵强马壮,步兵三十万,水师十万,控四州之地,
征讨赵拓,孙铭派军驰援,秦军面临七州之地的精兵抵抗,没有半点必胜把握。
相反,赵拓没有进取之心,若稳住赵拓,借道荆襄,孙铭所统帅的十余万精锐,焉能阻挡秦军锋芒。
臣始终坚持,先灭孙铭,再包围赵拓。”
“问道,赵拓的军队,除步兵外,皆为水师,步兵对战骑兵,没有丝毫优势可言,他如何阻挡秦国铁骑,纵然赵拓兵多将广,难道能阻挡秦军锋芒吗?”徐闻达坚持自己的想法。
说起来,他有点轻视赵拓。
毕竟,赵拓在荆襄四州龟缩多年,若有野心,欲派军对外扩张,早在他正值盛年时,已派军征战了,何须等到垂垂老矣时,突然野心勃勃呢。
一句话,赵拓在害怕!
害怕秦之虎狼,闯进他的一亩三分地内,破坏他目前滋润的生活。
既然赵拓未战先怯,秦军顾忌什么。
贾问道长长吸口气,语声不容置疑的说:“没错,赵拓的步兵不足为虑。水师呢,闻达,你有没有考虑赵拓的水师。秦军骁勇善战,可惜目前尚未训练水师,没有精锐的水师配合作战,铁骑南征,未必顺利。”
荆襄地区的地形,被陇地,西凉,截然不同。
那里湖泊河流众多,没有水师协助,秦军征战中,若遭遇赵拓的水师阻挡,如何化解危机。
水师问题不解决,秦军南征,犹似建设空中楼阁。
不管秦军多骁勇善战,大军征战中多顺畅,遭遇水师,秦军便可能面临战败。
水师?
秦国没有半点水师,而荆襄地区却是河流众多,赵拓麾下水师骁勇善战,若听闻秦国南征,借助水道防御,秦军如何处置。
闻声,季玄陵面容中露出难色。
贾问道说的不错,赵拓的水师的确不好对付,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闻达,问道,先不说秦军水师的问题,闻达,你说说你第三个原因!”季玄陵说。
徐闻达没有犹豫道:“其三,很简单,赵拓好色,身边宠幸好几名女眷,对她们言听计从,已经引起军中许多将领不满,臣觉得,征讨赵拓前,可从他的女人,与将领身上做文章,若能让赵拓麾下将领不战而发生内乱,最好不好了,若不能让他们发生内乱,背叛赵拓,也可在赵拓几名王妃身上大做文章,让他们给赵拓吹吹枕边风。相信,会对秦国南征有利!”
说罢,徐闻达没有在多言,反而仰起头,盯着季玄陵,等待他作出决定。
“你说的没错,既然赵拓有软肋,我们可从她们身上做文章!”季玄陵赞同徐闻达的说法。
这时,向贾问道说:“问道,你所担心的水师问,其实根本不是问题,若能向楚国借兵,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
楚国!
近来楚国,秦国,关系稍稍恢复,可贾问道不相信楚国会借给秦国水师作战。
何况,齐楚两国在东方大战尚未结束,即使楚王有心借给秦国水师,也必须顾及东方战场。
“王上,楚王未必会借水师给我们,再者,邢将军对楚国抱有成见,未必愿意指挥楚国的水师。”贾问道说。
季玄陵闻声,仰头哈哈大笑道:“问道,本王无需向楚国借水师,只需请求楚国的水师南渡,随秦军征战赵拓,你难道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