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利润就是不计其数。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也的确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没等林铮说完,贝尼尔颤声道:“上帝啊,2000多年前的罗斯柴尔德……”
他口中的罗斯柴尔德当然不是现在的这个罗斯柴尔德家族,而是二战前夕的那个姥姥掌控着世界、连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都不得不雌伏其下的那个强大到不可一世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没有明确的说出“投资一个国家会有多大的获利”这样的话,但这个家族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
一直以来,那个二战之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都是整个西方世界所有商人心目当中的神,他们嘴里喊着“上帝啊”,但这个上帝究竟是叫耶和华还是叫罗斯柴尔德,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但当林铮告诉贝尼尔,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有人这么做了的时候,贝尼尔心中怎么能不震惊欲死?
“那你认为。比尔.盖茨算是一个有着足够长远的战略眼光的人吗?他有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不吝大笔投入的气魄吗?”林铮反问。
“当然没有!”贝尼尔回答的斩钉截铁。
作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比尔.盖茨将盎格鲁.萨克逊人深埋在他们骨子和灵魂中的阴暗、冷酷、精明与势利的政治文化传统发扬的淋漓尽致,在竞争中利用一切合法与非法手段斤斤计较、巧取豪夺,坚决的以自我为中心、充满了独占欲而毫不顾及他人的存在与感受。嘴里喊着民主和分享,但骨子里却是极权主义,这一点,早已经是整个西方世界对比尔.盖茨和微软的共识。
既然你认同这一点就好说了,林铮接着道:“是啊。看来你也赞同这一点,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以微软公司所掌握的庞大无比的财富,如果比尔.盖茨有政治头脑与野心的话,假若他在80年代后期就开始往政界渗透,凭借手中强大的金钱,他能收买多少政客、吹鼓手与打手,又可以形成庞大的政治势力?如果他当初这么做了,又何至于像前几年那么狼狈?”
“……”贝尼尔没有说话,冷汗却已经涔涔的流了下来。想要说点什么,张着嘴,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自微软面临的“世纪审判”爆发以来,一直有一种意见,认为微软之所以吃垄断官司,而且在前期表现的这么狼狈,就是因为微软和比尔.盖茨一贯不重视在政治方面的投入,用于游说国会议员的费用以及政治捐献的数额少得可怜,身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比尔.盖茨完美的继承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小气:绝不肯在别人身上多花一分钱。
手里没有政治根基。哪怕当事情来临的时候大笔大笔的花钱,但也晚了,同时也说明了虽然自诩聪明,但在聪明的背后还要加上“吝啬”两个字。一旦将“聪明”也“吝啬”联系在了一起,再聪明的人也聪明不起来了,而因为“吝啬”的出现,还会导致“刻薄寡恩”的出现,这也正是为什么在联邦地方法院做出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出来后,比尔.盖茨的第一反应不是表示要斗争到底。而是要动用金钱来争取政治同盟吗?
看来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微软是这种情况,但ICQ呢?
贝尼尔忽然想起来,早在ICQ刚刚上市的时候,boss就指示自己要加强与美国政界的联系,各州的议员、联邦议员、律师们……这些人都是ICQ进行利益输送的关键。
这些年来,随着ICQ的不断发展壮大,各州就不说了,单单在联邦参众两院,靠ICQ过日子的议员就不下30人,更不要说还有众多定期从ICQ这里拿好处的,可以这么说,如果ICQ站出来振臂一呼,旗下的政治力量是真的能够吓掉不少人的裤子的。
“你是说,我们没事?”哆嗦着嘴皮子,贝尼尔狂喜的道。
“不能这么说,”看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贝尼尔,林铮有些无语:“比尔.盖茨又不是傻子,吃了一次亏,总不能还不吸取教训吧?就算比尔.盖茨不吸取教训,不是还有摩托罗拉和IBM这个多年来一直靠政府吃饭的企业么?你觉得IBM和摩托罗拉会不知道该怎么做?”
是啊,还有IBM和摩托罗拉呢。贝尼尔刚刚亮起来的脸色不由得再次暗淡了下去,IBM是谁?从公司成立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将自己与美国紧紧的捆绑在一起,多少内阁成员出身于IBM,又有多少内阁成员在退休后成为了IBM的“顾问”?
IBM是如此,摩托罗拉更是如此,他们的通讯设备几乎成了美国三军军用通讯设备和政府采购通讯设备的代名词,在这个他们将ICQ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时刻,他们会不动用自己的政治能量?
不过好歹,在听林铮说了这么多之后,贝尼尔总算清楚了一点:对手很强大,非常强大,但并不意味着ICQ没有一搏之力。
这就够了!
贝尼尔之前觉得ICQ就如同老鹰爪下的小鸡一般,毫无还手之力,毫无赢得可能,所以才垂头丧气、沮丧欲死,但现在看来,自己的赢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