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庆嫂沉重地道:“夫人别不忍心。这样的天灾,才死上百个人,真的不算多。其实,无论什么天灾都好,死人最多的,还是因为饥饿。”
“吃不上饭,吃不饱饭,老的小的病的弱的,就熬不过去。”阿庆嫂放眼看向外面绵延的粥棚,感慨地道:“因为是地动,反而朝廷上下都异常重视,赈灾及时,钱米也没人敢贪,所以灾民们都能吃个八分饱,反而不会死太多人。”
“如今已经是九月里,秋收已经过了。明年的农时也不会耽误,百姓们的生活很容易就能继续下去。”阿庆嫂道。
收到家里的粮食暂时被埋在了废墟里,但总能挖回去大部分。
而有了粮食,人的日子就能过了。
林宜佳明白,这是阿庆嫂这些年见多了天灾之后,才说出来的真心实意的话。
她因而想到前去广山城的杨广北和柳慎之。
但愿,他们的工作一切顺利吧。
此时,阿庆嫂也看到了青衣,顿时笑容和蔼起来,道:“小青衣,你都这么大了!想当年,我还抱过你呢!是不是如今学艺有成,被伯爷带出来了?恩,小姐就交给你了,婶子看好你!”
青衣怔了怔,看了看坐在帐篷一角的那个小女孩儿,对阿庆嫂子认真地行了礼,郑重地点了头。
“她才多大点儿,你们就这样压着她。”救灾公主井井有条,想象中的场景并没有出现。林宜佳心情也没那么沉重了,露出一丝笑意来。
“夫人,我不小了,我能行的!”青衣急忙表态道。
林宜佳微笑道:“恩,我知道你很厉害。”
“不是奴婢自夸,咱们庆丰年,这些年,真的做了不少功德!”阿庆嫂子见状,感慨道:“已经救下来近千个孩子了……大的已经有十几岁。能自力更生不说,最让人欣慰的是,他们在外面挣了工钱,还知道回来补贴院里的花销。虽然很少,但心意难得,都是好孩子啊。”
这些孩子。若是没有人教导收留,真不知道会落到何处,能不能活下来。
阿庆嫂总会这么想。
林宜佳也很欣慰。
她当年不过是想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善心,如今善心出善果,她真的十分欣慰。
又问了一番庆丰年的情况,林宜佳才带着福姐儿离开了。
回程的时候。她的心中已踏实了许多。
青衣同林宜佳做在一起,在就要出南城的时候有些坐立不宁。几次扭捏之后,开口对林宜佳道:“夫人,我好像觉得,外面有人在窥视咱们。我想出去看看。”
“嗯?”林宜佳愣了一下。
她见青衣的神情格外认真,便点头道:“你就在附近看一眼,千万别走远了。”
“我不会的。”青衣认真地道。
她说完话,就掀了车帘。轻巧地串了出去,小小的身子到了车辕上。踩着车夫的肩膀,细细的腿儿一弓,眨眼之间就爬上了车各家人员都平安……”
难怪。她们都来这么久了,不仅红月大长公主没有出来,就连一向殷勤唯恐有半点失礼不周的苏宁柔也没有出现招呼她们。
“男人心大,总是往外看。”武兴候夫人道:“没出人命,在他们眼中可不就是平安么?而且,若不是咱们婶家亲近能说话,我也不会跟你说乐儿当时有多危险是不是?”
人没事。
那么,当时害怕啊什么的,只会跟亲近的说一说。哪能见个人都要嚷嚷一遍。
武兴候夫人小声道:“那天晚上,老太君留了瑞哥儿睡了她里屋的小榻。地动一起,听说老太君身边的人都冲进去将老太君抢了出去,却将瑞哥儿给忘了……”
“啊。”林宜佳震惊地瞪大眼睛,连惊讶都没敢大声,问道:“瑞哥儿没出事吧?”。
“出事了,也没出事。”武兴候夫人继续说道:“老太君出去之后,立即就喊人进去抱瑞哥儿。你知道,老太君那小榻旁边放着一个博古架,上面有瓷器花瓶什么的。当时瑞哥儿的奶娘在屋里,她抱起了瑞哥儿,正要往外跑,却没曾想从那博古架上先掉下来一个花瓶,正好砸在了奶娘的头上,将人砸晕了一下。”
“然后,那博古架整个儿倒下来,将奶娘砸了个正着!”武兴候夫人唏嘘,道:“她将瑞哥儿护是护住了,但头上的血却是淋了瑞哥儿一脸……”(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