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轱辘上则串着有多那种很大的各种颜色的铁夹子。
卢舞怡新奇的看着那些铁夹子,夹着钱票顺着线的轨迹在空中穿梭着飞来飞去。
然后很快她就弄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这里并不是售货员自己负责收取找补零钱给顾客。
而是直接把收到的钱跟票以及货物的品种跟单价,填写到供销社专用的票据上,然后夹到铁夹子上。
线轱辘一直转动着把铁夹子传送到了墙角角落的一个木制高台那边。
在那个高高的木头笼子一样的柜台里面。
则坐着一个会计跟一个出纳。
毕竟很多售货员是不识字也不懂得计算的。
上岗前简单培训一下,会写阿拉伯数字1到100。
票据上也不是写的商品名称,而是一个个商品的代码编号。
木笼子里坐着的会计会从铁夹子上取下票据跟钱票。
核对代码登记入册,再把钱跟票据交给坐在更加高一格木台子里的出纳员。
出纳员根据票据上的数目收取现金入账后,再把找补出来的零钱,以及把盖了收款章的票据一份留底,两份归还给会计。
会计再把找补的零钱跟其中一份用复写纸拓写的票据,夹到铁夹子上原路返回。
售货员收到后从夹子上取下来,收好票据存根插到一个铁钎子上。
将零钱找补给顾客,另外再取货递交给顾客。
这样就能精准的做到钱,货,票分离。
每个月到了月底盘点一次库存后经理核查票据,就能杜绝有人从中搞鬼谋私。
(我老妈以前就是厂办商店里的售货员,她们就是只有五六个人的便民小商店,直接收付款。
售货员当时招的时候,基本上挑选的都是初高中毕业。
不过当时大点的供销社跟百货公司亦都是如此收款,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
百货公司被私营商店价格跟便利抵制破产,很多售货员失业或者转岗,天天摆地摊卖百货公司的库存度日。)
卢舞怡从沪城过来的时候,身上带有不少李妈悄悄给塞的各种全国统一的工业票,糖票以及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