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衮衮诸公,滚滚黄沙(中)(7/15)
墙头草随风倒。
老郡王听过这位贵为勤勉房总师傅的年轻人解释后,仍是板着脸冷哼一声,对自己孙子没好气道:“瞎逛什么,滚回去读书”
在府邸上与父辈一样对老郡王怕得要死的小孩子,这回竟然破天荒没有听从“军令”,咬牙颤声道:“爷爷,我还要为陆先生带路呢,先生告诉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十里路最可见一个人的根骨秉性,我这才走了一半”
习惯了府邸上下唯命是从的老郡王顿时勃然大怒,那股子半生戎马积攒下来的威势暴涨,“小兔崽子,一半你个大爷敢跟老子讲道理,有本事今天就别回常山郡王府邸,在门口大街上睡去”
目盲年轻人微笑道:“读书人读书,不正是为了能知礼讲礼从而循理行事吗为何与长辈便讲不得道理了”
和颜悦色的勤勉房师傅,与满身暴戾的赵室郡王,形成鲜明反差。
就连许多走在前头的离阳公卿,都忍不住停下脚步转身望去,一个个拭目以待。
老郡王瞥了眼那个嘴上无毛的年轻先生,根本懒得多说什么,然后依旧狠狠瞪眼那个孩子,“造反啊,你小子晚上想吃几顿刀鞘饭嗯”
刀鞘饭一事,太安城的达官显贵大多听说过,是老郡王赵阳教训家族子弟的杀手锏,事实上就连与老郡王府邸接近的燕国公淮阳侯,年少时大多也挨过赵阳毫不客气的刀鞘敲打,美其名曰你们的长辈管不好,那我就替他们管上一管,举手之劳,不用谢我赵阳。
一听到刀鞘饭三个字,孩子吓得两腿愈发颤抖。
年轻人蹲下身,跟孩子窃窃私语了几句,后者使劲点头,脚底抹油,一溜烟远离是非之地。然后这位青州人氏的目盲读书人起身笑道:“棍棒出孝子,此话不假,可一个家族若只有棍棒而无诗书,注定只有愚孝,即便有一家之忠义,却难有一国之忠义。于君王社稷并无裨益,于天下苍生也无恩泽。”
老郡王冷笑啧啧道:“大道理倒是挺能唬人的,不愧是勤勉房的总师傅,只可惜本王今儿没兴趣听你瞎扯,你这种满口仁义道德的腐儒,实不相瞒,本王在春秋战事里头,可是杀了不少如今既然你在勤勉房当差,本王倒也没那份本事与你过意不去,你运气好,晚生了二十年”
老一辈的永徽官场人物其实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