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耳熟,莫不会是纵横家当年在战国之中推行的‘连横合纵’之策吧?”
一个抓不住重点的大臣蹙眉追问道。
“对对对,我也有相同的感觉。”
另外一个大臣立刻点了点头,应和说道,“而且据我所知,当年推行连横合纵的苏秦与公孙衍是鬼谷先生的传人,而也有传闻说,徐福其实也是鬼谷先生弟子的传闻,因此的确有可能拥有相关的兵法。”
“这……”
奇力童却是一脸的为难,谦逊的施礼说道,“祖神的神秘兵法在下无权观摩,因此无法回答二位的问题,不过若是在下有幸可以查看与连横合纵相关的文献,又或是那位‘鬼谷先生’留下的书籍,或许便有可能协助二位判断一二。”
好在那两个大臣的警惕性还算比较高,当即回绝道:“不必了,此乃我国瑰宝,不可轻易示以外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过这两个大臣这倒给吴良提了个醒。
汉朝其实是有《鬼谷子》的书册,只不过这时候《鬼谷子》还叫做《捭阖策》,并且据吴良此前查看发现,汉朝的《捭阖策》便已经缺失了目录中提及的“转丸”与“胠乱”两卷,并且汉朝也有传说,声称失传的这两卷才是《鬼谷子》的精髓所在。
但其实吴良查看汉朝的《鬼谷子》,并不是为了研习兵法,主要还是想验证一下真伪。
因为后世自唐朝开始,便一直存在对《鬼谷子》遗册的质疑,最早提出这个质疑的便是唐朝的大诗人柳宗元。
后世的考古学者也有许多人认同柳宗元的质疑:
首先,西汉史学家刘向并没有向朝廷上奏过《鬼谷子》的叙录;
其次,西汉的另外一史学家班固也并未在他的《汉书》中收录此书,班固是个极为严谨的史学家,而《鬼谷子》又绝非寂寂无名书籍,他绝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再次,传下来的《鬼谷子》行文习惯与造句皆是汉朝的规矩,与先秦传下来的《山海经》等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行文习惯和造句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
通过这些细节。
便不得不令人怀疑,现存的《鬼谷子》乃是班固之后才出现的伪书,而遗失的那两卷,可能也是有人故弄玄虚,以此来增加伪书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