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 6(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的态度,但从高勇一贯做法判断,出兵攻伐的可能性很大。”

    张肃微微点头:“开疆扩土不世伟业,只是没有你我的事情了。”

    “谁说的?”来敏笑道,伸手指着报纸上的一段话道:“看这里,翰林院根据已经掌握的地理信息推断,益州南部渡过南蛮的地盘后,可能还会有数千里的沃土。既然乘船可以过去,那么陆地上也一定会有道路联通。”

    “如此看来,高勇的目光未必仅仅放在益州上面啊”张肃多少能够体会到来敏的意思。“能够大力发展航海的人,怎么会固守在土地上呢?可惜益州只有几个湖泊,否则也可以让州牧享受一下航行的乐趣。说来也好奇,北方人究竟是如何做的?能让海船无风自行?还有那冒烟的高大烟囱,船里烧火难道不会引起整个船着火?嗯,这个轰隆声也很奇怪,到底是什么呢?”

    来敏侧耳倾听,“可惜不让进到下面……”

    ※※※※※※

    夏天的到来意味着雨季开始,乌云渐渐成为了天空的主宰,滚滚雷声震耳欲聋,让田间劳作的百姓纷纷抬头望天。这时,一支骑兵小队出现在官路的尽头,骑士们小心谨慎的观察沿路情况,并时时做出手势,示意后方。不久,一支车队出现在视线之内,低调但高速的行进,两侧同样有骑兵护卫。

    车内,高勇新奇的打量外面的景色。这是自己第三次来到兖州,当年的匆匆而过没能留下太多印象。

    “主公,前面就快到濮阳了。”郭嘉打着哈欠说道,“从邺城出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进了城一定先大睡一天。”

    高勇笑了笑,“既然觉得累,可以跟着文和、泰安去巡视北疆防线啊,何必陪着我南下?”

    郭嘉翻了翻眼皮,很是不爽道:“何必?被自愿好不好家里那口子天天唠叨要去我家乡看看,耳根子都摸出茧子了。”

    “颍川吗?”高勇点点头,“的确是出人才的地方,看看政务院有多少人来自颍川就知道了。”

    郭嘉双臂环抱,斜靠在椅背上,“主公,在颍川开设书院有何不好?为什么几次申请都被驳回了呢?您看看冀州、幽州都开设了大学,长安、北海也没落后,独独颍川这块宝地,啥都没有。这次兖州之行,也有一项任务是庆祝兖州工学院成立,想想就心酸。兖州钟刺史明明是出自颍川,却为兖州来回奔波。”

    郭嘉的抱怨丝毫没有效果,高勇始终面带微笑的望向窗外,“下雨了”冷不丁蹦出一句,倒是把郭嘉的牢骚打断。“我打算推广钟刺史创立的楷书,你觉得如何?”

    “楷书?就是公文中出现的新笔体?”郭嘉微微惊讶,“字迹清晰易于辨认,用来写公文很不错,印刷书本也可以。只是……”

    “是不是担心不易被接受?推广不代表强制,人们依旧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笔体,但是公文、刊印的书籍必须用楷体。文字是文明传承的核心,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为官府,首要考虑的是易懂、易于掌握、易于推广。书同文,车同轨,秦皇在这一点上英明无比。此外,从今年六月起,官府往来公文、军事书籍中一律采用公尺、公斤、公升、公亩表述,也算是正式统一度量衡。五月底,新的标准启用,标尺、标准、标重已经发送各州郡。希望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必为了换算费脑筋。”

    郭嘉瞄一眼车窗上滑落的雨滴,“西域呢?”

    “一样”

    “真的要进攻西域?”

    高勇点点头:“为了子孙后代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必须要打怎么?你还同情他们?”

    郭嘉摇摇头:“只是觉得这么打下去何时是尽头?”

    “尽头吗?”高勇仰靠椅背,“没有敌人的时候才是尽头吧”

    濮阳城,钟繇静静的站在城门下,偶尔与身边的濮阳县令陆绩、治中陈琳低声交谈。陆绩神色激动,刚刚升任为濮阳令的他,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陈琳倒是镇静如常,只不过眼角时常闪过一丝兴奋。因为荀攸已经给他吹风,不久钟繇就将卸任兖州刺史,继任者就是他。

    “钟刺史下一步要去哪里?荀主官可有透露?”按耐不住好奇,陈琳还是问了出来。

    钟繇笑道:“具体还不清楚,大约不出幽州、司州两个去处。”

    “果真?卑职可要提前祝贺钟刺史了”陈琳急忙恭贺,钟繇有才,治政能力突出,三年来政绩斐然,兼且一手好书法深得秦王看重。“以后到幽州述职,可就要叨扰老上级了。”其余几人也纷纷出言祝贺,都是共事多年的熟人,话语中满是真诚。

    “你们啊”钟繇眼见盛情难却,只能摇头,“兖州才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比起幽州、冀州差距很大,你们的路还很长,很不好走。今天秦王视察,你们要抓住机会讨教治政之法。相信在这一点上,天下无出其右。比比看,兖州在册人口是幽州一半,可去年税收只有幽州的六分之一”

    众官吏纷纷点头,陈琳更是一脸肃然,缩小差距的任务要落在他的肩上,如何敢掉以轻心。谈话之时,官道上终于出现了骑兵身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