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龙蛇斗法 上(2/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今日之败皆因勇思虑不周、析事不明。从今以后,希望诸公能时时提醒高勇,以防此事再度发生。”说到这,高勇手举向天立誓道:“高勇在此发誓:今后对诸公谏言必定虚心听取,无论建议或指错,勇绝不忌恨报复,如违此誓,天诛地灭!”

    沮授、荀-愣在当场,稍时才反应过来跪拜,无论如何肯于听取谏言的人、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绝不会是庸碌之辈,当即齐呼主公。高勇很是感动,摇晃着搀扶起众人起身,跟着询问今后该当如何?

    沮授建议道:“现今主公处于劣势,必须择一安全之地休养待机,监视王寇的同时与文锦(赵胜)取得联系,获取支援,以为将来反攻做准备。”

    荀-赞同道:“-亦认为如此,不过那王寇决不会善罢甘休,必定会不断派兵搜寻,故此对于主公来说一味躲避并不是办法。”

    孙泰出言道:“那主公为何不去辽西郡,到那里接手郡兵然后再杀回来?”

    荀-苦笑道:“孙队长,不只你这样想,想那王寇也是这般想法!”

    冯玉疑问道:“荀公此话何意?莫非是那王寇与辽西郡……”

    荀-眼望夜空,略带伤感地说道:“现在的官吏早已忘记替皇上造福一方百姓的嘱托,反而成为祸害一方百姓的罪魁。试想那王寇如此横行霸道无所顾忌,右北平、蓟县、渔阳等地居然很少人知晓,所谓何故?”

    高勇双眼顿亮说道:“官官相护,恐怕他们早已勾结在一起。所以王寇才能掌握我们的行踪,知道我们的人数,才会派出大队郡兵抓捕。否则,对付我这样的少年何须动用三四百郡兵!”

    荀-点头道:“因此,-与元华兄商议后才决定改向东南。让王寇布置在通往辽西郡官道上负责堵截的郡兵空耗钱粮。”

    沮授补充道:“即便主公能够到达辽西恐怕也还是会遇到和玄菟一样的情况。”众人一时无语,各自想着心头的事。

    高勇当然知道这种官官相护的情况在中国可是持续了上千年,说道:“这种官官相护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走出目前的困境。请诸位思考对策各抒己见。”说罢托着沉重的脑袋思索计策,耳中的轰鸣仍然时隐时现,搅躁的心身不宁。其余人或低头凝思、或举目望天、或左右扫视,都在寻找现今危机的破局。

    荀-模仿高勇以前思考问题时的样子手指轻揉太阳穴,目光在木藤花草之间游动。这时闪耀的火光中两只蝴蝶翩翩飞来,时而上下重叠一同越过树枝,时而左右分开绕过前方草丛……看到这一幕荀-脑海中忽然一闪,似乎有什么在涌动,旋即望向沮授。

    此时沮授的视线也由那两只蝴蝶移向荀。二人双目对视片刻,均从对方眼中看到同样的想法。沮授微笑道:“文若说说看。”

    荀-点头,转向高勇缓缓说道:“主公,刚才-观物有感,想到一个方法。”

    高勇大为惊讶,想不到荀-真如书上所写的那般厉害,仅片刻便已想出破敌之法。于是召集几个主要人员围坐一起听荀-细细道来。

    待众人坐好,荀-继续说道:“主公兵分两路,一路三五人负责引诱搜索的郡兵,领着他们在这荒山野岭中打转,一点点消磨他们的意志,缓慢地将他们引离玄菟郡城;同时,另一路为主攻,人数越多越好,悄悄潜入郡城,当外出郡兵距离郡城足够远时,这一路搞一个突然袭击,目标就是王寇及其幕僚。如此一击而定,主公控制郡城后便可以设法收降郡兵。”

    冯玉不解道:“荀公,那王寇凭什么会把大部分郡兵开出城外追捕主公。而且即便有大部分郡兵派出城,王寇周围也会有许多人保护,仅凭现在剩余的人恐怕……”

    沮授听着冯玉的问题缓慢点头,欣赏道:“冯队长的分析很准确,推断的也与实际相差无几。不过,主公在其所著《三十六计》中曾有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此话何解?”

    张武出言道:“属下认为其意当是:形势时时变换,没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兵终归是兵,水始终是水,其宗不变,这种没有规律反而也是一种规律。主公授课时曾讲道: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形势优劣往往能够通过准确合适的策略逆转。即要寻找到强势的弱点和弱势的强处。”

    荀-赞叹,想不到张武竟能说出如此精辟的观点,这与其名字中的‘武’字完全合不来吗!沮授吃惊,小小年纪竟能如此领会兵法要点,如果能够善加应用将来真是无可限量。

    荀-道:“-有三胜三败释疑。主公三胜:一为上下齐心,将士用命;二为朝廷所封,占据先理;三为敌明我暗,宜攻宜守。敌人三败:一为主仆离心,郡兵怯战;二为横行乡里,怨声载道;三为狂妄自大,轻敌骄纵!”

    一席话听得高勇不住点头,沮授更是连说好几个‘妙’字。高勇赞扬道:“荀公之策可用八字概括:调虎离山,掏心毙敌!”说话间灵感骤现,不禁惊呼道:“对了,还有丛林作战!”瞬间,过往看过的一切有关特种兵在丛林作战的相关书籍和影视资料不断在脑中闪现,旋即说道:“勇有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