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是携西北大捷之威, 回京面君述职的,有个古往今来无论东方西方都是用的规矩,那就是胜利者不受谴责, 琅琊王没有造反的情况下,就算勾搭弘德帝的后妃, 也不会怎么样,更别说“只是谋夺臣妻”
官场不能说没有愣头青, 但有资格上朝的官员九成九都是老油子老狐狸, 剩下的是中油子中狐狸。
一般来说,御史真要参奏琅琊王, 也会在掌握人证物证之后写个密折递给皇帝,绝不会一声招呼不打, 就在早朝上让弘德帝都下不来台。
弘德帝那一闪即逝的惊讶和恼怒做不得假。
其他朝臣也是一片哗然。
明白人安国公急出来一脑门子汗, 当即躬身自辩加澄清他已经和左氏和离了啊
他昨天都服软认怂了,就算要出尔反尔也不会选择这阵子。
而奏本上第三位当事人左氏的父亲,不仅在听完御史义愤填膺的叙述仍旧一脸懵逼,当安国公郑重澄清后,诚毅伯还是回不来神我是谁我在哪他们在说什么小女儿怎么就跟安国公和离了
至于琅琊王反倒是最为镇定的那个。
他抬眼跟皇兄弘德帝使了个眼色, 然后不慌不忙给众人“交代”, “本王有了心上人,正是前任安国公夫人。”
弘德帝收到弟弟的眼色, 示意内侍接过御史的奏折,便让安国公归位, 继续朝议, 议议如何为西北大捷庆功。
那位御史就跟完成任务一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轻轻舒了口气,然后整个朝会上都低着头, 似在躲避他人目光。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知道他只是借刀杀人的那把刀。
这个小意外看似没什么影响,但散朝后弘德帝还是特地召见了弟弟琅琊王,兄弟俩打算好好聊聊。
不得不说,弘德帝的确很喜欢左楚歌,他都出现在了安国公与左楚歌的婚礼上却没有干预什么,足见这是位行事有底线也颇能自律的皇帝。
因此在他得知自己心心念念的左楚歌在一天之内投向了刚刚回京的弟弟,失落且不快过后就是些微的羞恼,最后还是“揪出幕后黑手”和“既然他当初就没出手,不如成全弟弟”两个想法占了上风。
于是他面对弟弟的时候,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