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人家给女儿的嫁妆单子,大多图文并茂。
大晋数得着的豪门世家谢家不可能例外,原主妈妈谢夫人的嫁妆单子上不仅有附图更有文字记载每样器物的来历。
姒昕就是通过仔细翻看谢夫人的嫁妆单子才记住并认出淑妃当初戴在手腕上的镯子,以及长公主现在挂在耳朵上的坠子。
据说长公主难以相处又心怀恶意,早先仗着太后拉偏架,没少恶心皇后。
好不容易太后去了,长公主也有所收敛,但在太子重病的这段时间她又频繁应酬……长公主总归是长公主,架子不小,很难请得动,这回却愿意为淑妃充当急先锋,可见淑妃给的是真不少。
皇后正笑盈盈地欣赏着长公主的狼狈与羞恼之相,片刻后视线落在被长公主摔在地上的金珠耳坠上,嘴角再次上挑,“再怎么说这也是御赐之物,长公主恼羞成怒如此处置也是不妥。”
长公主在众目睽睽之下面红耳赤,但因为她纯是自取其辱,在场嫔妃们没一个怜惜她,就当场笑出来就是看在长公主好歹是皇帝亲姐的份儿上。
长公主下不来台,只能用处老招数“死活不认”,“她说是御赐便是御赐?没查过……就是胡言乱语,是欺君!”
皇后也会拉偏架,“看来你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姒昕连忙从拿出谢夫人的嫁妆单子,迅速找到描述金珠坠子的部分,指给皇后看。
皇后扫了一眼,便招呼心腹内侍上前,让内侍根据嫁妆单子上说明去查询相应年份的赏赐账目。
内侍领命而去。
不多时,内侍便带着内务府副总管以及数位捧着小箱子的女官们去而复返。
内务府副总管捧起地上的金珠坠子,果然按照嫁妆单子上的说明找到了宫中存档上的对应描述:这对金珠乃是由南洋国主进贡而来。
纵然大晋地大物博,这对儿直径半寸的金珠亦是稀罕之物,皇后都感慨这么好的金珠她都没有。不然长公主眼界再低,也不至于见猎心喜,得到这对坠子就美滋滋地戴了出来。
而宫中档案上更把这对金珠的去向写得清清楚楚,太宗皇帝当年把这对难得的金珠赏给了他的侄女,没错,这位太宗皇帝的侄女又正好是谢夫人的亲生母亲。
确凿的物证就差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