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贝拉的一句话搞的萧鹏心情有点儿低沉。
几个人路上相对无言。
最后还是杨猛打破了沉默:“哥们,你说那个廖喜祥到底图啥啊?”
萧鹏道:“王发财说话的时候你没听到?当然是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呗!”
“什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杨猛不解。
萧鹏解释道:“咱们国家不是一直被各种封锁吗?所以从86年开始国家制定由老一代二百多名科学家牵头成立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也就是俗称的‘863计划’,后来97年又有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也就是‘973计划’,还有大大小小诸如‘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等等大大小小的科研进行各方各面的科技研发工作。我们国家有现在的技术水平跟这些专项计划有很直接的关系,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就是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计划整合起来的新科研发展规划,包括农业、工业、军事、航空航天等各方各面。”
杨猛又来了一个问题:“那为什么要把这么多东西搞在一起?”
萧鹏道:“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因为我们国家太重视科研了,也就导致出现了一批科研蛀虫,原来咱们国家已经习惯了把今天投入变成知识,却忽视了把知识转会为金钱。你看那些大学院长出门宣传的时候,动辄就是:我们学校投入了多少多少科研经费,仿佛越高约有成就,可是你问问他们有什么成果呢?没几个能拿的出手的!这就浪费了大量的科研基金,诞生了一大群学术混子。”
“学术混子?”杨猛不明所以。
萧鹏点头:“廖喜祥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他能做到那个职位上也是不折不扣的‘技术型官员’,他也是农大出来的也算是专业对口。可是你现在问他专业上的事情可能只懂点皮毛,就拿着这做文章为自身谋利。”
杨猛乐了:“这么说廖喜祥和张广顺还是校友?那这两者差距也太大了一些吧?老张那个县长还是‘代理’的,人家都是这么大的官喽。”
萧鹏道:“王发财说过,搞学术的混子有很多。有的是善于钻营,通过把不同渠道的资源整合共享再借助外界的噱头提高知名度,互相扶植形成一个产业,每逢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