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英看着自己历年所作的画稿一脸烦恼。每年万寿节他都是随简亲王府的人一起送礼的内容除了王府代他置办的几样珍玩外主要是他自己画的画。但今年他开府成家不能再随王府一起送又当着御前的差事压根儿没有功夫去画可怎么办呢?
其实他自从参与出征噶尔丹的战备工作以来就没再按时去向焦、王两位师傅那里请教甚至连画技都有些荒废亏得那两位都是内廷供奉原也没指望他真成什么气候加上他一向恭谨所以还没有将他逐出门墙的打算。后来他带淑宁上门拜见淑宁表示了可以将陪嫁的几幅古画借出一两个月供师傅们欣赏临慕才帮桐英重新讨得了他们的欢心。
桐英在婚前重新开始每日练习但领了銮仪使的差事后也仅仅能维持每两三天能抽出一两个时辰来画罢了。如今他的画技多少有些退步若是临急抱佛脚赶出一两副来别说皇帝看不看得上就连他自己也没脸送上去。
淑宁见他一脸纠结轻笑道:“这个你就不用烦恼了我早有准备。”然后命人取了一套四件新做的玻璃砚屏来道:“你看看这上头是什么?”桐英仔细一瞧那上头的人物画面怎么那么眼熟?好像是他的手笔啊。
原来淑宁早在二月里就已经开始准备万寿节的礼了。她听说桐英往年多是送自己的画但一副复杂些的好画少说也要画上一个月今年显然是来不及了而且桐英的情况她也心里有数。所以她提前从桐英的旧画稿中找出一叠三四十张的《塞外行乐图》来。这是桐英历年随圣驾到塞外时所作画的是皇帝宴请蒙古王公。或是满蒙贵族子弟骑马、射箭、烤火、喝酒、唱歌跳舞以及摔跤等场景。从中选出四张画得最好地交给尹总管让他去寻个好的玻璃作坊将画上的场景烧成玻璃砚屏再用黄花梨的木料做个底座岂不是又表现了桐英的画技又简单体面了?
这本是从当年真珍送端宁的瓷画炕屏想出来的。淑宁承认这是因为先前回娘家时在梅院看到那炕屏才有地灵感。
看着那四面砚屏上涂了淡彩的人物她满意地点点头。尹总管找的这家玻璃作坊手艺着实不错。就是收费贵了些不过几百两银子比起年礼时的支出已经很划算了。看来以后可以长期光顾。
桐英看得一脸惊喜:“我怎么没想到呢?不一定要是纸画啊烧成屏风不错但也可以烧些水丞啊笔洗啊笔架啊镇纸啊。我练习时画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都可以用吧?对了除了玻璃。还有木雕石雕竹雕……”
“打住打住!”淑宁忙阻止他继续下去“这种东西弄几样是个意思都这么弄人家就烦了。”桐英摸摸头干笑两声道:“也对不过家里用地可以这么做。而且光是这一套砚屏有些薄了再烧几样吧。今年虽不是整寿也是逢五呢。”
说得也是。淑宁拉着他一起想到底还要再添些什么。
前些天她在雍王府那边作客看到四福晋玉敏吩咐人办寿礼有一张单子上面密密麻麻的。玉敏还私下指点了她几句。她也是那时才知道进上的寿礼不能光送一两件。
最后夫妻俩商量定了再烧几样文房用具。都用桐英的画作底子再添些别的物件。淑宁本想要把嫁妆中地织金彩瓷瓶拿一对出来却被桐英阻止了:“我知道你定会说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但好歹是你的陪嫁让人知道了还以为我们艰难到这个地步了呢。是女眷们。表演的都是专业人士不知是传说中的教坊司专门学舞的宫女还是外头找来的民间班子?
不知过了多久才正式开始饮宴。这时桌上的菜色除了炖菜以外大都冷了只有最上面的几桌有炉子温着。淑宁吃着那些半冷的菜不知是什么滋味。不过墨鱼羹与沙板鸡的味道不错还是热的她多尝了几
倒是饽饽的种类有很多花样也新鲜她最喜欢吃那个金糕卷、佛手酥和豌豆黄不知御厨们是怎么做的。她决定回家后试做一下后者。
吃过饭还要喝酒男人们固然喝得凶但女眷们也有彼此敬酒的不过要温和些。淑宁交游不算广阔但也被旁人逼着喝了十几杯只觉得太阳穴突突地疼。
晚上回家的时候因要随大流她还是从前头的正宫门出去了。几乎是一上马车便整个人瘫在那里。她知道桐英今晚还有得忙必是不能陪自己回府的只好勉强撑着吩咐车夫出。才走出不远车便停了她正疑惑着车帘一掀桐英钻了进来身上还带着寒气。
“你不是还要看着人收拾东西么?”她问。
桐英却塞了个荷包过来道:“家传秘方解酒良药记得睡前用热水送服一颗就够了。我今晚要在宫里过夜不用等我。等忙完这事咱就能闲上几日了。”说罢匆匆亲了淑宁一记笑笑便下去了淑宁呆呆地半晌才反应过来。
看着手里装药的荷包她心里一甜连头疼都变得轻了许多。
(多亏默存堂大人的提醒我才添了这一章看着提纲上的安排咋还有这么多事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