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连被铺枕头碗碟盆盂拂尘扫帚之类的都齐全。
府中上下人等经过前院,都赞叹新四*嫁妆丰厚,不愧是将军府的小姐。那拉氏见了,暗暗气闷,不过想到新侄媳出身比二房地媳妇更高,顿时顺心许多。脸上也带了笑。李氏招呼着将军府的送妆使者,只是背了人才轻轻叹了一声。
将军府来送妆的娘家人,却是崇思地妻子。因崇思职责在身离不得广东,所以让妻子回京帮忙。这位大少奶奶,是个说话极爽快地人,圆圆地脸蛋,让人看了就觉得亲切。氏很热情地问候了崇思父子,又说了许多好话,才把她迎进新房,由着她摆放小姑的妆盒去了。只是离开房间时。氏无意中发现帮忙安妆地人里有凉珠,略打量了她几眼,见她仍是姑娘打扮,衣服首饰也仅比其他丫环略体面些,并无特别之处,便扯了扯嘴角,不动声色地走了。
送妆的人一走,前院便有人撤下嫁妆,由二嫫亲自带人收好。长福会合大总管吴新达开始搭喜棚。梅院这边便忙着调整家俱的位置,扎上红绸。并在房间内外摆放鲜花。淑宁指挥众人,在院中用花盆摆成大花朵形状和拼出双喜字来。这鲜花却是京郊几处温泉庄子搭的玻璃大棚出产的,因 穿越之魔焰滔天sodu为数量少,只有王公大臣才能弄到。氏是特地托了桐英。才得了这六十盆鲜
去折枝插瓶,有四十盆用来装点新院子,又另得了四菜。仅仅够供应上等席位,却已经是京里中等贵族人家极难得的体面了。
第二天正日子,端宁早早起床梳洗。穿好全套官服:“方才他们还在这里呢,这会儿只怕又回新院子去了。怎么?有事么?”淑宁笑道:“没事,只是阿玛交待了,开席前让小宝跟在他身边见客人,让他别光顾着淘气去。”
小刘氏闻言大喜,忙道:“放心,我一定好好嘱咐他。淑姑娘若见了他,就叫他来见我。”淑宁点点头,想了想,便挨近了道:“姨娘,等会儿荣婶子到的时候,我请她进咱们院里歇息,你们见一见可好?”
小刘氏有些感动,道:“前几日才见过,没关系。不过她若是不耐烦在外头吃酒,便请她进来说说话也好。”淑宁点点头,正要离开,却遇上李氏路过,问:“三妹妹,刘姨娘,你们怎么还在这里?时辰不早了,再过半个时辰就要发轿了呢。”
淑宁忙上前拉着李氏就走,见李氏不停回头看小刘氏,便道:“大嫂不必叫姨娘,她头一回管事,自然会认真些。”李氏便不再提了,只是回头路过自家院子时,特地抱了儿子德瑞一起,回到了梅院。
李氏让儿子在炕上打锣,接着便有预备去迎亲的鼓手“响房”,然后点“长命灯”。接着她与一位特地请来当“全福太太”的族嫂,铺起了炕,并在被角塞进桂圆、枣儿、栗子和落花生四样干果。其中桂圆是团圆地意思,枣儿取早生儿子之意,栗子是早立贵子,落花生则意为生儿育女、子女双全。
氏早已从他他拉族中和家那边请了几位妇人充当“娶亲太太”,料理新房里的事务。不久,二房的万琉哈氏到了,她因为美貌,被氏请来为新娘“填胭粉”,眼下却闲得很,李氏忙完诸事,便陪她与族嫂在正房里说话。
德瑞在大人们的引导下拿了“盖头”,外头二嫫让人送来“离娘饭”,其中两位娶亲太太便辞行,各乘一,姨娘正找你们呢。快回后院去!”
正说着,桐英来了,看到端宁一身装扮,笑道:“瞧着也是人模狗样嘛。”虎子在旁边道:“小公爷,今儿可不能说这些话。”桐英笑着应了,拉着贤哥和小宝,与他们一起取笑起端宁来。
端宁笑笑,轻咳两声,道:“我已叫人通知妹妹来领弟弟们回去,不知能不能劳驾小公爷,帮我带这两只猴儿上二门去啊?”桐英立时顿住,转头看看他,过了一会儿才说:“举手之劳,何足挂齿。”然后便拉起两个孩子往外走了。端宁哼笑两声,桐英磨牙。
到了二门,原先守门的人忙里忙外地来回传话,桐英便带着孩子在边上等。不一会儿,淑宁到了。只见她穿了一身梅红袍子,头上扭着麻花辫子,戴了两排小绒花,显得格外俏丽。桐英见了,心中一动,笑着打招呼说:“许久不见了,近来可好?上回送你哥哥地梅花,听说他转送了一盆给你,不知淑妹妹可喜欢?”淑宁略红着脸道:“花很好,你给的药我也有吃,很有效。多谢你了。”
他二人都有些不好意思,贤宁看了奇怪,便道:“姐姐,桐英大哥,你们说话怎么这般古怪?”两人这才发觉这种客气的氛围实在与往日相入地情形大不相同,互相对了一眼,都不禁失笑。桐英推过两个孩子,说:“今儿府上事一定很多,你要多保重,别累着了。”淑宁应了一声,又道:“你也别多喝了。”然后便带了弟弟们掉头走人。
桐英摸摸头,笑了笑,仍回前院去了。
临近中午,花轿回来了。伯爵府门房地人一看到仪仗,便关上大门,等女家地送亲官客叩了门,方才打开。便有轿夫撤了轿顶轿杆,提着轿子进了大门,过了火盆后,换人抬到荣庆堂旁边的小院暂歇,等待下轿地吉时。
送亲太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