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自然是讲究你情我愿,外人的撮合不过是打辅助而已,起一个推进作用。
宁宛应声,“好,那就先看看他们俩的意思。”
想了想,宁宛道:“大舅属于少说话多做事的实诚人,巾帼阿姨比较外向,有什么就敢说什么。咱们这样……”
将自己的想法说完,叶超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妥当。
即便是将来成不了,两个参与者也不会发现了什么而感觉尴尬。
次日一早,宁宛就去了张喜凤身边,陪着张喜凤一起做早饭。
“咳,妈,我记得你之前说过,大舅跟爸学过木工是不?”
张喜凤往锅里加上水,道:“是啊,你大舅脑子聪明,学啥像啥。那活儿干的叫一个漂亮,不过后来腿伤了,活儿也落下了。到现在也就在家里修修打打的,没拾起来。”
原本想拾起来也是能拾起来的,谁让养蚕那么赚钱,比当木工累死累活赚的多老些,所以张喜凤之前就没鼓励娘家哥重新坐木工了。
宁宛不关心现在是不是,只关心会不会。
得了肯定答案,她又说:“那什么,我昨天跟红艳聊天时候听说,武装部那边的木床还有食堂里的桌椅坏了不少,大家忙着训练啥的,也没手艺人修,一直都将就着。”
“哦?还有这事儿?”张喜凤盖上锅盖,拽了个板凳坐下,开始烧火,继续道:“这样,你爸的活儿比你大舅好,待会儿跟你爸说说,让他去……”
“妈,村儿里事儿多,爸是人民干部,得起到带头作用呀。”宁宛立即打断她的话,又说:“我觉得大舅去就可以了,反正不是急活儿,慢慢来呗。义务劳动,抽自己的时间。”
“大舅就算是做出来的东西不如爸做的精致,但这修修补补的活儿没什么讲究的,咱又不收钱,就是去做好事儿,人家感激都来不及,绝对不会嫌弃。”
张喜凤觉得宁宛说的很有道理,而且她忽然觉得儿媳妇说这一堆话好像不对劲儿。
但是哪里不对劲,她讲不出来。
还有,张喜凤还发现了自己的一个改变。
换做是之前的话,就算是听见谁家需要帮忙,她也会装傻充愣地不去接话茬儿。现在变了,她都知道主动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