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激动兴奋到全身颤抖。
宁宛看出来了他们的心思,随后给了一盆清醒剂,“蚕种其实都有死亡率,并不是每一张都能高产,而且蚕容易得病,所以咱们就算人多,也不能保证都能够跟第一次一样出茧率那么高。
牛棚里的爷爷奶奶们有懂行的,所以成活率高了些。但是发放到个人手中,就不能那么算了。
还有一点,桑树的数量不足以让每家每户都够,虽说柘叶、榆叶、无花果叶、蒿柳叶、蒲公英叶、莴苣叶也能替代,可是冬天就不成了。
而且那些叶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拓展桑树行是必须要做的事。这成本不低,需要好好考虑清楚。
我们想长期发展的话,最好提前做好准备,弄大棚种植桑枝。不然冬天跟不上,时间都浪费了,也是我们的损失。这盖大棚的话,也是不小的开支。”
宁宛把话讲清楚,最后说这些都是永安市蚕茧站站长给分析的,让她给转达一下。
叶绍行跟张福隔空感激了站长,又沉重了心思。
之前确实是被那么多钱给刺激的,思想都太简单。这会儿清醒多了,所以并没有着急做决定。
“不然就还这样,一直让牛棚的人养吧。一个来月三千,可以了。”张福想了半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叶绍行也觉得这样最好,不用投入,也不用担心什么死亡成活的。
他点点头,发表自己的意见:“嗯,你说的……”
“大不了先问问谁家想养谁家不想养,我觉得指定有懒汉嫌费事。到时候乐意养活的人家万一不多,桑树行的桑树叶子就够用了。”张喜凤忽然插嘴。
她在刚刚就一直认真听着宁宛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张喜凤也有些脑子。
她明白自己的能力不高,想赚钱就得比别人多出力。
老叶家现在过的是可以,可是她哥张来福还没娶上媳妇。
张来福的腿脚不好,经过治疗之后不一定好全,就算痊愈,年纪也大了。
张喜凤想给哥哥娶上一个通情达理的年轻点儿的媳妇,一来能够知冷知热地照顾哥哥的下半辈子,二来能给她哥哥留个一儿半女的。
哥哥长得虽说可以,但年纪大又没钱,人家年轻点儿的嫁过来的话,总得图点儿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