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不知情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不知所措。
朱标还没起年号呢,就有人替朱标的儿子起好了年号。在他们的认知里,这就是大逆不道。而大逆不道,基本上都会和不忠不孝挂钩。
“咱现在告诉你们,站在咱身边的,是大明皇太子。你们未来的皇帝,只能是他。”
“都给咱安分着点,别以为你们那些动作,咱不知道。昨晚都看到锦衣卫了吧,是不是感觉特别的熟悉。是不是这么久,没看到锦衣卫了。你们就可以肆意妄为了,”
“在咱的眼皮子底下,都安分点。别给咱杀你的理由,若是咱想杀你了,死的就不止你一人了。”
朱元璋挥了挥袖子,坐在龙椅上,“这个位置,咱好久没坐了。但是,咱可不许旁人来坐。谁来坐,咱说了算。而你们,只需要做好你们自己的事。谁敢觊觎,咱砍了谁。”
“别以为,咱老了,就对你们无可奈何了。咱的眼睛,时时刻刻盯着你们呢。”
朱元璋重新站起来,扫视着周围的一切,“皇次子,朱允炆。放浪形骸,目无亲长,降为郡王,裁撤其所有亲王仪仗。即日起,搬出皇宫。在京城里,另择良府。”
郡王,一般是没有资格继任王位或皇位的非嫡长子。
而朱允炆是朱标的儿子,一般来说,无论是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他都应该是被封为亲王。郡王,代表的意义太过沉重。
在毓庆宫,朱允熥看着朱允炆收拾东西。
朱允炆只可携带随身的衣物,宫中物件,一件也不准带走。
“二哥,我还叫你一声二哥呢。虽说咱并非同胞。但也不至于自相残杀吧。”
朱允炆面无表情,嘴唇微动,“你是储君,自然是你说什么都对。若是咱俩的身份换一下,又该是谁对谁错呢。杀了我母亲,把我放逐毓庆宫。你也该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