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至少现在不能死,他若死,刘基还好,其余浙党可就要蹦哒了。”陈则武抬头回应。
“咱是皇帝,管那么多干啥。”朱元璋显然不同意。
陈则武摇了摇头,杀了李善长,确实很简单。可是这之后带来的问题可不简单。且不说淮西浙党两派的相争,现在已是水火之势。
刚死了胡惟庸,对淮西来说,已经是沉重的打击,再死一个李善长。而没有淮西压制的浙党,说实话,论心计谋略,朱元璋远远比不上刘基。
可这话不能说出,不然死的就不止李善长一人了。那样,整个朝廷都得停摆。
“皇上,李善长不能死!可以警告他,对,收了他的铁券。这样既可以警告李善长,又可以打击整个淮西一派。”
朱元璋沉默了,他不愿意承认所谓的淮西旧部,浙党。可这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如今党争愈演愈烈,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明,亡于党争。但,如果皇帝足够强硬,利用两派互相争斗,那党争根本威胁不了皇权。”
“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优柔寡断,大臣们对他阴奉阳违,这就是皇权不够强硬。”
“但,现在,大明初建。一来国家百废待兴,二来皇上您没有使大权旁落,如今又废除中书省丞相,那更没有人能威胁到皇权,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看着他们斗呢。”
“李善长罪罪当诛,但说到底,他怕您。既然他怕,那他就有用处。就好比皇上当时说我,只要我怕,就不会杀我,一样的道理。”
陈则武说了很多,朱元璋也陷入了沉思。
其实,崇祯亡国,朱由检自己不是主因,但他绝对是点燃这堆木材的最后一把火。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内阁。
那时的大明,内阁首辅的权利不是朱元璋能想象的,再加上崇祯的优柔寡断,生性多疑,酿成了最后的悲剧。
朱元璋想了很多,尤其是:明,亡于党争。这句话震荡着他的内心。
他没有想到内阁,但他想到朝堂之上,大臣们都不怕皇帝,争来争去,最后亡国。
这也加大了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杀意。不过陈则武说的对,杀了李善长,浙党怎么办,难道再杀了刘基?那整个朝廷估计就完了。
不如就依陈则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