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农妇们对于这个可以舂米的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一群成日因着都要舂米做饭的妇人带着家中的麦或菽冲到了跷跷板旁,体会着这一上一下身体轻松脱离地面而且轻松有趣的娱乐活动。
而后其热度之高,更是有妇人为了谁家先上跷跷板舂米差点打了起来,最后还是村长赶来维持了秩序。
随后这跷跷板砰砰砰的声音,便从白天完工之后一直持续响到了夜晚。
随后的时间里,因为各家石槽事实上并不一样,于是有两家一般大小的石槽被征用了,除了这两家以外,秦梨一家同木匠家可以优先跷跷板的使用权。
而秦木匠在制作了一个跷跷板之后,果不其然又叫其它村子的木匠唤去请教一番了,当今这个时代,让其请教它人的知识,那可是要奉上财物的。
私以为而用之,则叫人不耻,于是为制作这跷跷板耗费的时间瞬息便被其进益补充,这便是他原意为两个孩童消磨时间的缘由。
而秦梨对此事并不在意,只要求秦木匠重复此物是秦小弟因见母舂米艰辛至极,有感而做即可。
这个时代无论是匠人还是农民,果然都是极为朴实的存在,一个跷跷板用一整块树干掏出孔洞制作,保证了其结构十分结实。
即使是两个妇人在上头玩耍舂米,也对其毫无威胁。
只不过随着跷跷板的使用,问题也不可避免的被人发现,那就是跷跷板的冲击力太强,会有粮食被舂出来。
但是很快就被人解决了,那人只是用一大把树叶竹片做了个伞状的围盖,将木杵包裹,石槽之中因为冲击力飞起的粮食就会自动被挡住下落。
勤劳的妇人们将此物视为珍宝,将跷跷板旁边的杂草灌木全都拔了去,然后用木锤把地面砸得十分平整,每日还有人前来清扫一番。
蓬头垢面者是不允许靠近这个比较常人舂米效率高了四五倍的宝物的,需要身上保持整洁才能来到此地舂米。
有了此物妇人们可以花一会功夫舂上好几天的米,还有人打算将冬日里所有存的粮食全都舂了,被村长规定每人定量之后才作罢。
而且很快就有人发现,即使是孩童也能轻松使用这跷跷板,并不需要大人上手舂的米也一样碎,这就更让人惊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