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怎么卖?”林昭昭看着两人的互动,心里一酸上前问道。
没有糖葫芦的童年,怎么能算完整呢?
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儿,是孩子的最爱。
“承惠,三文钱两串!”那货郎笑嘻嘻的停下来,回答道。
他把目光对准两个孩子,知道这生意有戏。
江三郎却警惕的看了他一眼,对林昭昭道:“娘,我们不吃!”
肉才十一文一斤,两串糖葫芦才那么一点,就要去掉三两肉,不划算!
而且,“去年大集上,糖葫芦才一文钱一串!”
他看江里正买了三串才三文钱呢!
林昭昭不太懂这时候的物价,但小孩子既然这么说了应当不是说谎。
她笑盈盈的道:“才半年功夫,涨价了?”
那货郎也还带着笑:“小郞记性真好,之前的确是一文钱一串,但是现在多地暴雨,粮食、糖都涨价的,我这也就涨了一点。”
“这样吧,您要是买的多,我给你算便宜一点。”
林昭昭挑了挑眉毛,不置可否:“我要八串,你给我包好,多少钱?”
“你凑个整儿,给十文就行。”货郎把草把子往地上一立,拿出一张大箬叶,就开始包糖葫芦。
林昭昭这是第一次知道外地的消息,想到六七月正是雨水多发的季节,便不动声色的打听着。
“哪里下暴雨了?下了多久了?”
货郎走街串巷,知道的多,随口答道:“就在豫州府上游没多远,听说下了半个多月了。”
林昭昭付了钱,拿过冰糖葫芦,放在背篓里,“三郎、四郎,回家跟弟弟妹妹一起吃,你们答应了的,对吗?”
两个小家伙流着口水,一齐点点头,萌翻。
不过她心里有事儿,一时间也没心思玩闹。
既然知道附近有地方遭灾,还影响到了豫州府的物价。
她就得未雨绸缪了,不远处就有粮店,要是粮价不贵,就得多补充一点了。
到了粮店,一看价格,就皱起了眉头,问道:
“店家,粮价涨的这么厉害?”
米铺的伙计上前利落道:“这不是隔壁州遭了水灾吗?各地粮价都涨了!”
“大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