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寂寞之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73.社交达人与社交菜鸟(2/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绘画、理财、纺织、女红、服装设计等非常多的技术,不要小看了中国古代的妇女,她们比现代的女性掌握的知识更多。

    只是穷人家的生活越来越差,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便很难继续这种礼教的传承了。但是在富裕人家,女孩子从小接受的培养,比男孩子只多不少。而到了清朝的时候,尤其是清朝末年民不聊生的年代,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就不太重视家里的女儿了。

    现在人们聊起古代的女性地位时,童养媳都被人当作饱受迫害的女性。实际上,穷苦人家养不起女儿把她送去别人家做童养媳之后,婆家一样是要培养教育的。也不知道人们是怎么认为童养媳都是大丫鬟的,虽然也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是富裕阶层的童养媳都是养尊处优,而且婆家在教育上是下了大力气的。

    为了让女儿出嫁后不受婆家欺侮,并且能够过得幸福富足,嫁女儿的时候,父母还会尽量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

    这便是真正“富养女儿”的含义,无知的家长们全部都理解错了。

    而且中国古代从来都没有“穷养儿子”的说法,只是家中的长子,要早早地参与家族事务而已,富人家穷人家都一样。穷人家的长子,早早便要参与务农了。至于什么让老二老三做苦力,培养长子读书的,都是些无知的家庭。

    真正有传承的家庭,老大就算要读书,也得是边务农边读书。真正享福的,是老二老三之流,因为他们可能要被当成女儿,以后“嫁”去别人家。

    长子无论是什么德行,是绝对不会入赘的,这是古代汉人固执的传承。哪怕老二老三比长子强出许多来,在古代也是无法取代长子的地位的。因为按照古代的法律与礼教制度,奉养父母养老的人,只能是长子。

    所以古代对待家中的男孩女孩,礼教传承上虽然有教育偏向性,但是绝对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说法。现代人喜欢给自己找借口,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古代人头上去,喜欢这么做的人,估计自己家祖宗的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以现代人对“富养女儿、穷养儿子”这句话的理解,潼浊觉得不难想到被坚持这种理念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多数都是偏离了父母原本的期望的。过分骄纵女儿,肯定会让女儿产生某种性格缺陷。而从小给孩子灌输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