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就像叶欣颜想的那样,这场在很多人看来风光无限的婚事,对赵氏来说,却是极为憋屈。
从儿媳的嫁妆像流水样的抬进家门时,赵氏就觉得打脸。
面对街坊邻里闪亮八卦的目光,赵氏觉得这就是周碧瑶在对她示威,彰显周碧瑶在她汪家高高在上的地位。
新人的花轿抬进来,面对街坊邻里和汪桥一起共事的观礼人群,赵氏一脸庄重的端坐在上,接受了新人的叩拜。
她觉得她本就应该是这样端庄不苟的姿态,她受得起儿子儿媳的叩拜。
她一个女人,在这个吃人的世道上,又当爹又当娘的把儿子拉扯大。
在她的教导之下,儿子才品德俱佳,吃苦耐劳,有了今日她们母子的风光。谁也别想夺走她的家、她的儿子和属于她的一切。
梁夫人知道赵氏不好相处,虽然汪家狭小,但她还是安排了几个下人跟过来的。除了周碧瑶原本的两个丫头和钟嬷嬷,还有梁夫人娘家带来的一家子陪房。
从周碧瑶进门,汪桥掀起盖头,到来来往往的老少妇人们对新妇的啧啧称赞,甚至直到汪桥出去给宾客们敬酒回来,赵氏既没有露面,也没派人带话安抚一下。
把闹哄哄客人们送走,伺候一对新人用了饭,钟嬷嬷和陪房梁明的婆娘招呼丫鬟退了下来。
看着新房里的蜡烛暗淡下来,两人才回到厢房,一边留意新房的动静,一边低声嘀咕起来。
梁明家的很有些唏嘘的对钟嬷嬷说道:“咱们亲家太太也不知怎么想的,瞧瞧今日进来看新妇的那些老少妇人们,看到咱们二小姐都是一叠声的称赞,满心羡慕。可亲家太太硬是连个笑模样都没露一个。”
钟嬷嬷在清河村齐家住着,和赵氏算是近距离相处过,多少知道一点赵氏的想法。
她说道:“不过是没见过世面的妇人,只想在她这个小家子里做主、摆威风,从没想过汪家祖辈和后代的荣耀前途。她这是怕压不过咱们二小姐,心里不痛快呢。今日娶妻的大喜事就沉着个脸,明日敬茶只有自家人时,只怕还要摆架子给二小姐下马威呢。”
梁明家的冷笑一声,说道:“咱们不和她一般计较也就算了,还真以为咱们周家和二小姐好欺负的吗?”
“这倒也不用担心,二小姐整日和那土匪一样的叶大小姐一起,断不能让人随意欺负了去。这还是赵太太运气好,遇到咱们二小姐,若是遇到叶大小姐进她家门,只怕她被活活气死,都没地儿说理去。”
钟嬷嬷说完,把厢房的窗子再推开一点,不清楚,已经羞的不知该怎么收场。这时听得上房传出周碧瑶的声音,心头升起希望,就要绕过梁明家的进屋去。
梁明家的不是周碧瑶,自然懂得怎么和赵氏以及这条巷子里的平民百姓打交道。
她听周碧瑶往屋里喊人,却并不着急,而是扬声说道:“回大奶奶话,小翠姑娘过来说要太太什么东西,可是又说不清楚。奴婢正在这里询问,问清楚了,也好拿给太太。”
梁明家的这话是在自家院子里说的,可如今还算夜静时分,声音传的很远。她这一嗓子,相邻院子里的赵氏已然听得清楚,想来左邻右舍应该也能听到。
赵氏就是一阵恼火,她这时已然穿戴整齐的坐在正院上房的炕上,汪桥的表妹秀芹侍立在她身边。
这姑娘来京城有一年了,虽然依然很小心的跟在赵氏身边服侍,却也安心了。至少不怕被送回自家,被父母执掌命运。
她见赵氏脸色不好,只默默的侍立在身边,并不出言相劝。虽然屋子里添了火盆,炕火也烧得旺,可为了听外面的动静,窗子打开条缝的,房间里很冷。
好在接下来外面再没有大的说话声,赵氏脸色还是不好,可眼睛里的厉色褪去一些。
周碧瑶那里已经把院里的几个人喊进去。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妇贵》,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