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迷踪谍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千四百七十五章 全面合作(3/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孟绍原话锋一转:“马科斯先生,你所管理的北吕宋八省,除了日军还在负隅顽抗,战争的因素,让其创伤累累。最致命的因素,是现金短缺,制成品价格暴涨,然而,做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大米和烟草,价格却奇妙的没有上涨。”

    这是让身为该地最高行政长官的马科斯最尴尬的地方。

    在整个北吕宋地区,卡加延河谷拥有最广阔的农田。

    事实上,它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北吕宋的大米粮仓。

    它生产的大米足以弥补伊罗戈斯和山区省份的粮食短缺。

    自18世纪以来,马尼拉的雪茄和香烟工厂也开始生产烟草。

    尽管有大米盈余和烟草生产,但当地人并没有从贫困的泥潭中站起来。

    不管是之前的西班牙人、美国人,还是后来的日本人,都不认为适合在该地区建立任何重要的制造业。

    而且,当地没有任何的公路网。

    美军在吕宋岛登陆后,日军在卡加延河收集了大量的粮食。

    可是没有多久,日军就出现了严重的食物短缺,最终出现了人吃人的状况。

    为什么?

    就因为日军虽然拼命的收集粮食,接着尴尬的发现,他们并没有公路把这些粮食顺利的运送到安全区域。

    而且,北吕宋的土地,被当地大家族疯狂侵吞。

    马科斯家族的死对头纳伦达桑家族,直接侵吞了一万多公顷的土地。

    马科斯家族更甚。

    仅仅是马科斯的父亲老马科斯,就一口气侵吞了两万公顷的土地。

    所以,北吕宋的资产,实际上是掌握在大官僚资本手里的。

    大米、烟草运输不出去,他们根本不在乎。

    他们重视的,是当地的伐木、敲诈当地伐木商人、向商人不断征税、走私原木,以及,盗牛!

    没错,盗牛!

    官僚集团们指挥着警察和他们的私人打手,从贫穷的定居者手中抢夺土地财产。

    甚至就连耕牛也不放过。

    盗牛甚至成为了他们很重要的收入来源。

    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搞好?

    马科斯身为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利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