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朱宸濠你带走吧,王某病了,怕是无法前去领取功劳了。”
张永听完一愣,然后很快便明白了王阳明的心思。、
他从未见过这般不爱富贵和官位的人。
作为在权力漩涡中拼斗多年的人,他百思不得其解,也找不到他为何这样做的答案。
而王阳明没有多言,便将朱宸濠交给了张永
自己写了一封奏折称病,没有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
【不图己身富贵,但愿天下太平,方显圣人心怀】
……
正德皇帝驾崩,嘉靖皇帝即位,在其即位之际,王阳明因父老请归。
嘉靖说王阳明有擒贼平乱之大功,正要论功行赏,不许他辞官。
同年七、八月,先升其为南京兵部尚书,不许他推辞,稍后又准许他顺路回去探视父亲。
不久,加封王阳明为新建伯,世袭。
但是王阳明并没有骤然身居高位而迷失了自己。
当时正值他的父亲王华去世,他回乡守制。
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向世人传授心学。
他建立的阳明书院,将心学教授给了自己的弟子。
一时间,“王学”便在大明广泛的传播。
他那致良知的心学提倡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
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
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
这样的思想与程朱理学在当时分庭抗礼,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而王阳明被天下的读书人,看做了圣贤一类的人物。
在王阳明致力于传授学问的时候,一道调令自北而来。
广西民乱,升任王阳明为左都御史兼任两广总督,南下平乱。
王阳明虽然已经年迈多病,但是为了两广的百姓,他还是接下了这次的任命。
在在赴广西平叛前夜,他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此四句被心学后进奉为圣言,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王阳明则是踏上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