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道士王青玄那一手极阳掌心雷,还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能有的玩意。
“请客!”
先不管王青玄说的是真是假,李勾本着吃到嘴里的才是自己的,率先起哄。
小队里的人一听还有这好事,碗筷直接放下。
王青玄和三葬,前一刻还是考察期的从九品,估计兜里没啥银子。
陈玄策明儿就走,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得来。
今儿不吃,以后还真不一定能吃得到。
陈玄策现在薄有家资,也没有拂李勾面子,张口应道:“得嘞兄弟们,贤德楼走着,今儿不醉不归!”
这贤德楼何地儿?宁王府下商号宁德楼的买卖,京都排的上名号的酒楼。
平日里可谓是往来皆巨富的地儿。
这楼子出名,还有一段故事。
五年前,贤德楼刚开没多久,一背钢枪的老餮,在贤德楼吃完后,说他家的松鼠桂鱼不地道,差了一味料。
贤德楼一改宁王府做买卖的霸道,愣是在半个时辰内请到了出身江南白鹿书院的礼部侍郎前来,品尝之下确实差了一味料。
二话没说,贤德楼掌柜的当场赔礼、免单,并承诺以后老餮来贤德楼就餐一律八折。
老餮频频颔首,满意而去。
半月后贤德楼在门口贴了告示:江南厨子已到,松鼠桂鱼正宗!
并派了当天伺候过老餮的小二站在门口盯着。
其它食客见此场景,纷纷好奇询问,小二就将老餮和松鼠桂鱼的事儿讲上一遍。
春秋笔法之下,老餮被描述成了看一眼菜色便知火候、尝一口菜品能知做法用料的美食大家;当然,笔墨重点是在贤德楼追求菜品正宗的事迹上面。
贤德楼等了半月,也没等到这身背钢枪的老餮。
这事儿总归是差了点意思,贤德楼的掌柜脑瓜一转,找了个书生。
将此事写成了话本,安排京都城的说书人开始大说特说。
只是刚说的第一天晚上,就被宁德楼的大掌柜的强行叫停。
不停不行。
那一天,一个身背钢枪的老者在一个酒楼吃饭的时候听说书人说的正是这段,听的十分开心。
喜悦之下,宁王府门口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