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到下午一点五十五,姜半夏提前五分钟下了班,给大伯留下了一大罐麦乳精,拎着其它的物件匆匆往家走去。
一想起待会儿就要和沈雁西见面,她的脚步就无比轻盈,一个人走在路上也藏不住笑容,偶尔遇上几位结伴路过的村民,打招呼都比平时热情。
“半夏今天走得早啊,是不是回去为比赛做准备呢?这回去市里要做啥菜,能不能给咱们先说说,开开眼界?”
“就是就是,咱吃不上,听听也成啊!”
“别瞎闹,参赛的菜都保密,要是传出去让竞争对手知道了,咱们村不就容易落后嘛!”
姜半夏笑盈盈地回应着,没有透露菜品,也没有让各位大哥大姐叔叔婶婶生气。
“我们打算做新研究出来的菜,现在还没个定数呢,到时候比完了,大家要是感兴趣,我就教大家做,保管教会!”
姜半夏对过几天的比赛充满了信心,上次的代代有福惊艳了全场,这一次,她跟大伯又有了新主意。
把大饭店常见的菜经过改良,绝对称得上色香味意形俱全,她对食材和调料的把控越来越精准,保管能让评委吃得满意。
“哎,半夏,你听没听说最近有新政策,说是国营饭店要转型?”
一名消息灵通的大姐走到姜半夏身边,小声提醒了一句。
“我有个侄子在望京一个小单位的食堂工作,他写信回来说,以后说不准能允许私人开饭店呢!这要是真的,不就没有铁饭碗了吗?”
姜半夏有些惊讶地瞪了瞪眼,没想到消息会流传得这么快、这么广,看来她还是太先入为主,把这年代的信息传播想得太简单了。
她老早就跟家里提过想开饭店,只要风口一松,她就会大胆动作。大不了前期应付一些小麻烦,要不了多久,全国就能开放私人饭店,她就是走在最前面的人。
“要是国家这样安排,那咱就好好接受呗,铁不铁饭碗的都没关系,我相信国家的政策一定对人民有利!”
姜半夏说得滴水不漏,大姐一听,脸色都严肃起来,跟着点了点头。
“嗯!你说得没错,咱们老百姓就跟着国家走,只有越来越好的份儿。要真是能自个儿开饭店,我看你跟你大伯能搞一个!”
大姐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