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么自然。
对追身三分,快速反击的防守要求变高,李良要在第一时间追对手的反击推进者。
湖人的软肋本来就是控卫的防守,像打奇才,湖人快被沃尔给冲死了。
这样就掩盖了卢比奥在投射上的巨大缺陷,让球队不至于卢比奥一拿球,进攻就四打五。
所以各垫底球队的摆烂热情不是很高,不想赢也不是特别想输,就这么混呗。
结果导致湖人在客场101:108,输给了雄鹿。
最高的数值加到了【进攻篮板】上,可进攻篮板这个东西要看缘分的。
要包夹,就要包夹科比这种!
而李良还在想着,任务里的麦迪该怎么搞定呢?
第三节稳住菊面后,第四节双方就是慢慢的把时间消耗完了。
投降输一半,不投往死里打。
好在森林狼不进行什么针对性防守,就正常的让基里连科防。
拿到球,甭管谁来防,调整一下就投,出手就有。
这个成绩倒是出乎管理层的预料,怎么没了科比,战斗力还这么强呢?
而这个战术还真的发挥了一点作用。
第一节李良4投3中,拿下6分,3个球都是面对基里连科的中距离强投。
湖人不争胜,森林狼是输了无所谓,反正他们已经无缘季后赛了。
但阿德尔曼作为主教练并没有放弃,毕竟是名帅,怎么能随随便便投降呢?
反正把李良放在球场上,他总是会有惊喜的。
为啥?玩【科定谔的箱子】玩脱了呗。
所谓平稳期,就是大家进攻、防守都随便来来。
这场比赛,本来李良突然出现的面筐中距离强投技能,一下子就消失了!
只是狼好打,鹿却不好猎。
不过森林狼的问题不在进攻,而在于防守。
投篮正是卢比奥最大的短板,他组织、防守做的都挺不错,可投篮不准要了命。
回去又给自己整了一下,结果投篮整成了58,空位三分、强投三分变成了5,几个和投篮有关的全都5了!
阿德尔曼在进攻端非常善于因材施教,在他手下打球,球员一般都会打得比较舒服。
之前打奇才的那个回合制游戏实在是太伤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迈克·布朗是重新调整了防守。
于是,阿德尔曼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砍霍战术!
进攻端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在对卢比奥的使用上,阿德尔曼还是挺有心得的。
但科比最喜欢的还是牛角位,当他手感来了的时候,他就站在这里。
这让森林狼看到了一点点曙光。
管他呢!
上篮、扣篮能力倒是上去了,结果罚球还一般。
一出手,总觉得是瞎蒙的,最后还蒙进了。
前场篮板抢了5个,但并没能起到改变战局的作用。
不是说数值高了,就一定能抢到,它还和身体素质、卡位能力等各方面相关。
还送出两次助攻,分别助攻佩科维奇上篮得手,助攻基里连科跳投命中。
面对佩科维奇,霍华德在身体素质方面全面占优。
李良基本上放弃了前场篮板的拼抢,第一时间退防。
拜托啊,人家本来就会弧顶策应,击地传球六的一匹。
不让卢比奥做第一进攻发,而是做一个战术上的枢纽点。
阿德尔曼当然不会直接把主力换下,只不过球员在场上已经没那么拼命了。
一个传球米克斯抛投命中,一个传给小奥尼尔上篮得手。
迈克·布朗已经不敢问了,也不敢想。
本来湖人只拿1分,结果这下拿了3分,森林狼这砍霍真是亏了。
只可惜只是外貌气质神似,手枪最强大的投篮,卢比奥是一点都不像。
但在第三节,卢比奥突然找到了一些进攻感觉,他外线连中了两个三分球。
这种简单的双人包夹能有用?
他在弧顶位置就是简单的击地内塞,一包夹就击地内塞。
他在内线连送钉板大帽,把巴里亚、巴丁格等人盖的是晕头转向。
不给森林狼砍霍华德的机会,拿下两分。
增加了内线的高度,让内线护筐、防守更加稳固。
如果战术打不开了,就尝试交给李良在牛角位处理球。
这样的比赛,最适合李良耍弄他的新技能了。
此时,李良已经高效取下了15分,5个助攻,5个篮板。
科比的担心当然是白费的,李良不过是用【科定谔的箱子】,正好把他的面筐强投调到了87点。
这个前场篮板和进球将森林狼追分的希望彻底碾碎。
双方的分差一举被拉开。
到底是不是他让李良去练的呢?